穿越云層,俯瞰千年古縣、中央蘇區龍川,東江蜿蜒之上,崇山峻嶺之間,有鋼鐵巨龍凝練成型。從山區河源到濱海深圳,贛深高鐵——京九高鐵最南端,正在二十五局建設者的手中描摹出輪廓,發出熠熠光輝。
這是一條圓夢之路,它將改寫河源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廣東“市市通高鐵”的目標;促進粵贛地區協調發展,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推動“中部崛起計劃”“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
這是一條奮進之路,它是二十五局深耕大灣區市場,維護企業信譽、擦亮金字招牌的關鍵。建設者鼓足干勁,強管理、鑄精品、添綠色、促和諧,在這條先試先行的鐵路戰線上追趕超越、攻堅克難。
管理為基:聚力克難攻堅
時針調回到3年前。2017年10月,二十五局中標贛深高鐵四標段約37公里近29億元的施工任務,迎來了家門口的創信譽、樹形象的必勝之戰。
四標段包含44座橋梁、44座隧道以及近600榀箱梁的預制、運架等施工任務,橋隧比高達87%。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質量嚴……困難如遍地山川,一重又一重,但贛深建設者絲毫沒有退卻。“要么我們向大山低頭,要么大山向我們低頭!”二十五局集團副總經理、贛深指揮部指揮長武明靜在去年5月的勞動競賽啟動儀式上堅定地說道。
面對緊迫任務和嚴峻形勢,該集團指揮部進場之初便快速協調,迅速聯動,要求做到高標準起步、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高層次達標。集團適時增派精兵強將征戰贛深,在施工組織方案、人財物等資源配備上加大投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短期內讓隊伍重拾了信心,快速扭轉了局面。“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盡快拉通主線,搶抓一切有利時機,全方位做好保障,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贛深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竇世學欣喜地說道,現在全體員工積極投入大干熱潮,施工作業如火如荼。
贛深項目沿線兩側,風光旖旎、景致如畫。但雄奇的山川風景同樣預示著施工的艱難。“(眼睛)里面是紅的,外面是黑的,太難熬了。”回憶起石角碑特大橋架梁施工的艱苦時刻,技術員賀催明仍然歷歷在目、感慨良多。
這座全長780米、含5聯道岔連續梁的大橋,是連通群輝大橋和寨下大橋的架梁通道的重要脈絡,對推進全標段架梁進度至關重要。但大橋澆筑的道岔連續梁存在墩高跨大、梁面寬、澆筑方量大、工藝繁雜,支架承載力安全風險高等難題,對地基承載能力要求極高,施工難度極大。二十五局三公司項目部數次召開現場會議,總結完善混凝土澆筑方案和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對結構進行分析、校對,反復測量、全程監控,確保各階段技術參數受控。
“定人、定目標、定方案、定節點、定獎罰”五定原則是項目“鐵律”。龍川屬于亞熱帶雨林氣候,每年4至9月的雨季對施工影響較大,2019年上半年實際施工日期只有不到120天,農歷新年前必須打通全部架梁通道。工期被大雨一再縮減,項目部的員工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于是他們倒排工期,細化月周日任務清單,定期分析解決難題,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工作部署落實有效。
當城里人還在吐槽996工作制時,項目已開啟24小時“白加黑”循環模式。他們堅持“搶晴天、戰雨天”,化整為零,爭分奪秒,同步開展勞動競賽和“創崗建區”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青年團員生力軍、突擊隊作用,掀起一輪又一輪大干熱潮。終于次年1月,標段主線橋梁架梁通道順利打通,成功實現預計工期目標。
緊張的工期也帶來物資供應上的難題。2020年初,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大物資供應商開始出現供貨不及時、欠賬多,停工等現象,紛紛撤離。在項目出現巨大困難的情況下,二十五局實業公司獨挑大梁,單獨負責贛深項目的鋼材、水泥、粉煤灰等物資供應,在自身也面臨巨大資金壓力的困難情形下,竭盡全力為項目供應超50萬噸包括鋼材、水泥、粉煤灰在內的物資,保證工期的順利進行。
如果說架梁通道的打通為贛深高鐵移走了“絆腳石”,那么隧道施工則又是另一番惡戰。
“項目部在日常工作中將精細化管理落實到各個環節。”二十五局四公司項目部負責人李飛介紹道,他們創新采取“線上扁平化+線下立體化”的“雙線”管理模式,每天現場技術人員將實時情況拍攝照片、視頻發送到工作群內,在線“問診”,及時發現解決問題,讓“現場問題人人可監督、經驗教訓人人可借鑒”。
密州隧道是贛深高鐵主要控制性工程,對贛深高鐵順利貫通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隧道進口端位于懸崖之上,坡度較陡,隧道洞長3351.8米,為當時標段最長隧道。項目部引進6臺機械手濕噴機,通過開展技術攻關,摸索出可行的作業參數,制定專業操作手冊。掘進工作面噴射混凝土時間由原來的10個小時縮短至5個小時。配合勞動競賽激勵制度,隧道掘進速度整體上提高了2倍。密州隧道成為四標段首個月進尺超百米的隧道,創造標段新的單月最高進尺記錄。
“這里圍巖變化頻繁,施工就像在豆腐里打洞,非常艱難。”對于下新隧道的施工難度,李飛深有感觸地說。該隧道出口段存在大量結構松散的堆積體,溶巖強烈發育,線巖溶率達63%。在施工中,稍不注意極易引起隧道坍塌或流砂涌水。項目部按照軟弱圍巖隧道施工原則,堅持超前預報與監控量測緊跟作業面,同時在洞內與地面設置沉降觀測點,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測,實時分析監測數據,確保施工安全。
隧道超挖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誰能不超不欠,誰就能控制住成本,怎么辦?精確參數,先算后干。項目部組織專家研討,進行數十次的爆破模擬試驗,成功將隧道超挖降至可控范圍。組織作業隊爆破情況考核評比,提升一線工人工作積極性,提升爆破效率,降低隧道超挖。本著少棄多利用原則,在土陂隧道入口附近建起洞渣加工廠,符合條件的充當混凝土粗骨料。截至目前,已有7萬噸洞渣用于混凝土粗骨料,節約成本300多萬元。
安全生產是項目建設的底線更是生命線。項目實施“安全包保責任積分制”,設置專項安全基金,將安全責任細分到一線工人,對施工中符合安全文明生產標準的工人予以獎勵,倒逼安全管理實施。自進場至今安全質量實現零事故。
品質為魂:鑄造精品工程
在施工現場,“精品贛深”的宣傳標語映入眼簾,與“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業價值觀相得益彰。
“如果把工程比作一個人,那么質量就是骨骼,外觀就是形貌,我們目標就是打造骨骼健康、外貌出眾的實體工程。”贛深指揮部總工程師陽克文作了這樣的比喻。
“內實外美!”這是去年12月,業主單位組織的全線觀摩活動中,參觀者們對龍川西站路基段給出的評價。這讓項目員工內心無比自豪。路基施工無非就是高挖、深填、壓實,要把路基段打造成樣板工程著實不易。
這段路基前連群輝大橋,后接高澗特大橋,地形起伏較大,山勢陡傾。“我們把山挖開,發現這里部分土地太軟,不受力!” 三公司項目部總工程師江聘五回憶說。不受力就意味地面有沉降可能,基礎打不牢,后續施工談何開展?
為“對付”松軟的土質,施工人員采用CFG樁工藝,引進集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塊、測深傳感與計量轉感于一體的“長桿螺旋鉆機+TCF900/CFG樁”控制系統,為鉆頭配上精確的“掃描儀”,下鉆時實時解算、記錄CFG樁基礎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并在操作室內同步顯示。
“紙上的東西遠沒有現場來得復雜。”手拿設計圖紙的江聘五與同事們無數次用雙腳丈量著這片土地,只為施工方案一優再優、工藝精益求精。自進場施工以來,這段路基迎接各級領導檢查、大小觀摩30余次,獲得一致好評。2020年8月,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將其列為創建優質樣板工程工點。建設者們將普通變成了“不平凡”。
龍川西站不遠處就是制梁場。這里的景象有別于常規工地——勞動力少,新式設備多。箱梁預制中,鋼絞線張拉這道費時費工的環節,需要多少人能夠完成?最少僅需2人!梁場負責人饒廣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我們引進智能張拉機、智能壓漿機、智能鋼筋加工設備等數控自動化設備,讓梁場插上‘智慧’的翅膀。”饒廣如數家珍般介紹著“智慧梁場”里的“黑科技”。
“呲呲呲……”在制梁區內,全自動噴淋養護系統開啟,一榀900噸箱梁正享受著烈日下的絲絲“清涼”。“這套系統可以監測梁體溫度、濕度等多項指數,指數一旦超標,系統自動開啟立體噴淋,避免梁體因溫度過高出現干縮裂紋。” 箱梁養護人員說。
物資過程消耗控制實現自動化,每一榀箱梁都可以通過專屬數據庫追溯生產過程……龍川梁場的智慧化手段在標段內的其他梁場也得到了推廣應用。經測算,智慧梁場的制梁速率相較于傳統人工提升3倍、用工數減少50%。
梁場內產出的箱梁要運至施工現場,首先要打通橋梁的下部結構。一公司項目部承建的柳城東江特大橋被業主確定要爭創“國家優質工程”。2600多米的橋梁按說不在話下,但該橋具有跨京九鐵路、205國道和東江主流的突出特點,“一橋三跨”不說,轉體連續梁、跨東江連續剛構、T構連續梁、現澆簡支梁,橋梁樣式、樁基類型、大小長短等規格型號多樣復雜,這都給施工帶來不小的考驗。
64個樁基施工平臺50個出現發育比較大的溶洞,最大溶洞深度達到30米……處在異常發育熔巖區的地質條件,是柳城東江特大橋施工的第一道“攔路虎”。
為了保現場施工,一公司項目部采取“一人對一樁”“一環一交底”的方式,對號入座、責任到人,根據列出的地質“危險清單”,明確處置措施的“藥方”,采用“超深度大孔徑旋挖鉆+全套管跟進”工藝,解決了易塌孔、難成樁問題。
攻克地質“攔路虎”,他們又迎來了水中墩“硬骨頭”。30多米的水下,覆蓋層、流砂層,層層是脆弱地質的“陷阱”。
“搞創新、改方案”,技術干部們集思廣益后大膽決策,將“單壁圍堰施工”改為“鋼板樁圍堰施工”,增加施工穩定性,并采取多項措施,改善封底作業的干燥度和混凝土質量,把合龍誤差控制在3厘米以內,為跨東江連續梁主墩打牢基座。
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小革新、小創造”摸索施工中,他們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和做法,為后續的樁基礎施工提供借鑒,施工效率提高了一半。
撓度、中線和斷面尺寸控制……從下部橋墩到上部梁體的施工,他們精益求精控制質量,不但克服了樁基、臺座、橋墩等困難,還避免了混凝土澆筑蜂窩麻面、錯臺錯縫現象,圍觀顏色與嶺南翠綠交相輝映,甚是壯觀。業主也評價說:“這才是央企的實力,看到了二十五局出色的施工水平及施工組織能力”。
2020年9月11日,經過空中旋轉精準對接,柳城東江特大橋雙跨京九鐵路、205國道兩個巨型連續梁同步成功轉體,標志著影響后續鋪軌施工的“卡脖子”工程順利打通。
主墩橋體為T型鋼構,以橋墩為中心,兩端為懸臂梁,類似于一個“天平”,轉體施工過程中稍有不平衡,就會發生傾覆的危險。繁忙的京九鐵路,每15分鐘一趟火車,加之每分鐘5輛汽車經過的205國道。兩跨橋梁優雅的轉體背后,建設者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
總工程師周燁介紹,前期橋墩、梁體澆筑過程中,技術人員借“力學有限元”分析軟件,通過模型精算橋體兩側混凝土的重量和受力情況,嚴控重量差;試轉階段,利用液壓頂、傳感器精測不平衡和摩阻力力矩,算出梁體重心確定配重放置精準;在球鉸安裝時建立精測網,使其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級。上述科學嚴謹措施確保了轉體兩端懸臂平衡。
伴隨著現場井然有序的分工合作,技術團隊在“天窗”封鎖計劃內圓滿完成了轉體施工任務。“首次參與轉體施工,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壓力也很大,現在看著慢慢轉動,心里有一種充實感。”轉體當天清晨6點,技術員徐汝洋在現場表達了自己的喜悅心情。
綠色為屏:建設“生態鐵路”
9月的龍川,山青水碧,天空湛藍……走進正在建設中的龍川西站施工現場,如同進入一條色彩斑斕的綠色生態長廊。沿線兩側,綠樹成蔭,綠意濃濃,風景如畫。在這美麗生態圖景的背后,是鐵路建設者對生態文明線建設的一份執著和堅守。
滿載一車秋色,宛轉十里山光。龍川西站作為贛深鐵路全線第三大、河源段內最大的站點,緊鄰廣東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佗城鎮。龍川西站路基建設自進場以來緊扣“打造綠色贛深”行動理念,二十五局建設者在盡量保持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配備專業化作業工班,選用長螺旋鉆機樁控制設備、智能連續壓實設備減少誤差率,提升施工質量,打造景觀型路基。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設置路基邊坡自動化噴淋設備等系統,全面覆蓋整個坡面混凝土和灌木草籽養護。
“在引入這個自動化噴淋系統之前,受土質及氣候影響,我們人工栽植的草籽存活率不到三成。”三公司項目部負責人李新田介紹道。“這個系統根據不同時間、地點的溫濕度進行單獨噴淋澆水,既能達到精確灌溉的目的,又節省了用水,降低人工成本,并確保灌木草籽的成活率。”
如今,龍川西站路基邊坡建設已經成為站場范圍內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20年上半年,施工監理單位對贛深鐵路全線各標段施工單位進行信用評價考核,贛深鐵路四標憑借標準化路基標準化建設系列舉措加分名列前茅。
東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自地勢高的東北往西南低處流淌,也是內地為香港人民的專供水。船在江中游,畫在兩岸走,晨霧繚繞,江水滾滾……如此美景,怎忍心破壞?
柳城東江特大橋一橋橫跨東江兩岸300余米,恰處于東江上游位置。一公司項目部承擔的不僅僅是施工任務,更是主動提高政治自覺,保護好東江水,維護粵港兩地一家親。施工過程中,現場設置專員盯控人員,實行“一隔離二禁排三檢測”,通過增設隔離層對作業面隔離廢渣掉落,嚴加管控禁止廢棄泥漿、油污排入江水,項目部對江內流動水、用于農田灌溉的江水、用于施工混凝土的江水不定期送專業機構檢測水質。
水中墩施工整整3年,江水依然那么清澈,項目部魚釣愛好者時不時三五成群在橋邊釣魚,對水質酸堿性要求嚴格的混凝土質量絲毫沒有影響……
以人為本:共建和諧之家
施工環境艱苦,員工遠離家庭長年在外,怎么讓他們有歸屬感,感受到“家”的關懷和溫暖?參建單位項目部堅持以人為本,從小事中體現人文關懷,通過打造“家文化”,不斷增強員工幸福感。
“出山聚餐了!”一臉疲憊的技術員趙海亮剛從隧道洞口走出來, 遠遠地看見項目部的車來接,興奮得揮起手來。每個星期六晚上,聚餐時的“圍桌夜話”,成了四公司項目部的“標配”。吃著工地廚師魏大姐精心烹制的拿手小菜,邊閑聊趣事、嘮嗑家常,飯后和同事打一場籃球賽,趙海亮將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煩惱置之腦后,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
來自青海的藏族新員工尕藏尖錯首次參加項目聚餐,就被現場氣氛所感染,高興地唱起藏歌,跳起鍋莊舞。“和大伙圍坐在一起,就像是和家人在一起,飯菜吃得更香,有說有笑很開心!”尕藏尖錯說。
定期舉辦集體生日會、文體比賽、節日團建,鼓勵員工家屬到工地探親、給予探親車費報銷、設置工地探親房……這些點點滴滴滋潤著員工心田,轉化為大家堅守現場、攻堅克難、建功立業的強大助推力。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時候,畢業兩年的洪生明來到四公司項目部擔任隧道技術員。電視劇角色張小敬肩負重任、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洪生明也深有體會。由于前期人手不足,他一個人分管兩個隧道洞口,在昏暗悶熱的隧道里高負荷運作,“巡檢清點、協調監督、匯總上報”,擔負三個人的工作量,卯時起床、丑時入睡,洪生明經常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在床都沒有配齊的情況下,他跟同事擠在一張床板上,倒頭就睡著,連洗澡都顧不上,連續5天都是如此。在項目部派員趕到增援的時候,他忍不住哭了,他說:“我不是怕累,而是怕工作干不好,辜負了項目對我的信任……”
項目部始終堅持對農民工兄弟開展關愛服務。粵北山區酷暑炎炎,隧道里溫度高達45度,掌子面作業工人們享受著由鼓風機、冰塊組成的“土空調”帶來的清涼。由于當地缺乏冰塊,項目部派車到170公里外的惠州市購買冰塊送進洞內降溫。今年5月,由于疫情影響、施工繁忙、距離遠等原因,農民工自行前往銀行辦理工資卡成為了一件難事。三公司項目部邀請銀行工作人員上門,分批為255名返崗農民工辦理工資卡,實現了“一人一卡”全覆蓋。
歷經三年建設,項目建設者與當地建立了深厚情誼。一方有難,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二十五局人義不容辭。2019年6月,受最強“龍舟水”的影響,河源市遭受罕見特大暴雨侵襲,東源縣柳城鎮受災嚴重。二十五局一公司項目部主動請戰,組建兩支搶險救援隊伍,調配10余臺機械設備,火速馳援搶險救災。在文筆山,他們清除松動泥石,增運2萬立方米土石加固山體;在東江北岸,他們裝沙袋、壘沙包,3個小時堆壘上千個沙袋,在沿江堤岸筑起高墻。“多虧你們及時趕來救援,才可以這么快控制住災情!”當地鎮政府搶險救災工作負責人向項目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秋日的客家古邑別具韻味,沿著蜿蜒的東江一路向南,就將來到繁華的珠三角。這條承載著當地人民期盼的贛深高鐵,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臥在綠水青山間,夕陽下更顯出它的秀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