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牽手”井岡山 ,讓35處紅色景點“抱團”發展
“車輪飛,汽笛叫......”這首創作于70年代的歌曲《火車向著韶山跑》,見證了韶山首條鐵路的歷史。1967年,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使命的韶山鐵路正式通車。這條長20多公里的鐵路線,曾經讓數千萬的游客圓了到毛主席家鄉走一走、看一看的夢想。
韶山毛澤東故居
時光翻涌,50多年后的今天,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參與建設的韶山至井岡山旅游專線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著,讓沿線35處紅色景點“抱團”發展起來。
提速“兩山”促發展
為答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一“必答題”,今年年初,湖南提出打造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鐵路專線,并將其作為統籌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工作的重要抓手,“兩山”鐵路承載著希望疾馳而來。
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客運專線是全國首條紅色旅游鐵路專線,線路全長349千米,全線利用現有鐵路升級改造,將原時速為80至100公里的線路擴能至時速超過120公里,大幅縮短運行時長。
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客運專線
由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承建的韶山支線提質改造工程一標段,改造范圍全長14.6千米。線路與當地省道、縣道、村道交叉,道砟散落缺失、軌枕類型參差不齊,沿線社會道路狹窄不能通行重型機具導致施工組織任務繁重,是一進場就擺在項目建設者面前的三個難題。
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卻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政治任務。面對六月底實現通車營運的硬指標,負責項目蹲點的羅漢林感嘆到:“既要爭分奪秒,更要小心翼翼;既要保質保量,更要提速提效。”
紅色搖籃守初心
在韶山線提質提速改造施工中,“鐵軍精神”重展眼前。項目經理劉登保帶領項目班子從施工策劃、施工方案、每項工作節點工期制定,以及與各設備管理單位的聯系等環節步步跟蹤、時時把控,并與業主單位、設備管理單位建立了密切聯系,實時溝通工程進度,及次日的工作范圍,及時掌握行車動態計劃。400多名項目員工及作業隊以“任務沒完誓不休”的堅強決心,堅守崗位,24小時輪班作業,交替作戰,吃住現場,工程進度快速推進。
4月15日開始封鎖,全線14.6千米換枕施工,于4月30日全部完成,比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制定的節點工期提前6天,收集舊枕施工,比節點工期提前13天,為即將到來的“兩山”通車儀式爭取了寶貴時間。施工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不安全因素,得到了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
為當地村民修整的水泥路
在涉及鄉村道路交叉段的施工中,主動把老鄉家門口的土泥路變成水泥路成為項目部的共識。湖南雨季時間長,項目部在修筑防洪水渠時,也捎帶手的把附近農田邊的水渠、蓄水庫進行修護、保養,這樣的小事積累起來已然成為了項目建設者所經之處的大事。
綠色標準護生態
據統計,韶山至井岡山沿線重點紅色景點有35處之多,路過包括炎帝陵在內的18個古色景點以及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等19個綠色景點。線路如同一條絲帶串聯著沿線靚麗的風景線。
項目部也從管理著手,技術立項,給自己劃定了嚴格的“綠色施工、文明施工”標準線。控制施工范圍,優化取、棄材場和施工便道等臨時設施,盡量使用原有線路設備設施,采用植草植樹、水渠引流等防護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下道舊扣件、彈條、尼龍座、軌距桿等散料在施工當天用編織袋及時裝好,安排回收,最大限度減少浪費,提高效益。在換枕施工中,采用抓枕器更換軌枕,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既有營業線更換軌枕工作。
主體完工后的韶山支線提質改造工程
落日余暉中,隨著韶山支線提質改造工程進入收尾施工,這兩座紅色搖籃的“牽手”時間進一步臨近。
再過不久,火車鳴笛聲將再次在這里響起。從韶山到井岡山,這條紅色專線將更加緊密地把湘贛聯系在一起,把兩地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串聯在一起,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抱團在一起,把鄉村振興的實踐融合在一起,讓紅色湘贛發展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相關新聞
- 2021-05-28紅色熱土煥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