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近,我在鐵建書屋讀了《不能不看的新疆》一書,對祖國大西北的風景和風土人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書中描寫的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里,我們鐵道兵前輩們駕鐵龍、馭天山,斗酷暑、戰(zhàn)嚴寒,建成南疆鐵路的光輝歷史,我感到無比崇敬和向往。
2022年夏天,我和幾位退役的戰(zhàn)友幾經籌備,一起踏上了新疆之旅,恰好同行隊伍中有一位戰(zhàn)友的岳父正是原鐵五師的“老鐵”,老爺子和我這位剛入職鐵建五年的“小鐵”成了忘年交。他經常說,那段戰(zhàn)斗的歷史波瀾壯闊,戰(zhàn)友間患難與共、生死相交,這次要帶我們去看看他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于是,我有幸成為見證那段歷史的過客,成就了一段終生難忘的圓夢之旅。
我們在戈壁灘上自駕近千公里,終于找到了奎先隧道和原鐵道兵營房遺址?!八氖嗄昵?,西北邊遠地區(qū)缺少鐵路,與內地聯(lián)系十分不便。因此中央決定先修吐魯番到庫車段鐵路,并把這一艱巨任務交給了鐵道兵?!崩蠣斪酉蛭覀兘榻B。
“新疆的戈壁灘氣候變化無常,白天氣溫可以達到七十攝氏度,晚上又到零下,洗的衣服像牛皮一樣,掛上就結冰?!w沙走礫’‘風吹著石頭跑’也是真的,風大的時候都可以把汽車刮走,工程艱難可想而知了,時刻考驗著鐵道兵的戰(zhàn)斗意志和生存意志。鐵五師、鐵六師承建的奎先隧道是鐵道兵最為悲壯的戰(zhàn)場……”老爺子沉穩(wěn)而緩慢的聲音,帶領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
奎先隧道(饒飛 攝)
時至今日,奎先隧道依然巍峨矗立在海拔3000米的冰達坂上,它是中國海拔最高最長的隧道之一。誰又能想到,眼前的殘垣斷壁就是鐵道兵曾駐扎多年的土坯營房,而遺址四周因為生存條件惡劣,至今仍是荒無人煙的狀態(tài),看見殘破的墻壁上依然蒼勁有力的“志在四方”大字,想起了鐵道兵們戰(zhàn)天斗地的精神,我們不由得熱淚盈眶。
原鐵道兵營房舊址(饒飛 攝)
之后,我們輾轉來到和靜縣烈士陵園,這里安眠著198位鐵道兵烈士的忠魂。上世紀70年代,鐵道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遠赴新疆,修建南疆鐵路,卻有200多名年輕的鐵道兵戰(zhàn)士犧牲在那兒,長眠在那兒,再也沒踏上回家之路。我們走進陵園,一塊墓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你們的血肉已化作天山皚皚的白雪,你們的筋骨就是那天山萬年的松柏,你們的軍魂挺拔在天山錚錚的脊梁上?!蔽覀儗谆ê桶拙魄f嚴肅穆地放在碑前,一同輕輕唱起《鐵道兵志在四方》祭奠英靈。
在這趟新疆之旅的十多天中,我一邊欣賞著沿途的美麗風景,一邊又欣喜于老百姓發(fā)自內心的幸福笑容,深深感動于新疆的快速發(fā)展。鐵道兵用八年時間,以血肉之軀鋪就了一條連接南北疆的鋼鐵生命線,凝聚著無數(shù)南疆鐵路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彰顯著鐵道兵們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英雄氣概。
鐵道兵這個兵種雖然已經遠去,但他們保衛(wèi)和建設祖國的不朽豐碑將永遠銘記在億萬人民心中。我們中國鐵建人作為鐵道兵的傳人,脫下軍裝,成為共和國長子,重擔依舊在肩。我們繼承前人留下的精神寶藏,不忘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讓鐵道兵精神在中國鐵建繼續(xù)開花結果、續(xù)寫輝煌!
【責任編輯:張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