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伴隨著盾構機刀盤的旋轉聲,由中鐵十四局施工的廈門地鐵6號線官任站~集美創業園站盾構區間右線順利貫通,標志著廈門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全線洞通。
已成型隧道內景(王欣 攝)
廈門地鐵6號線林華段起自海滄林埭西,止于華僑大學,全長18.8公里,設站13座,線路深入杏林老城區,下穿杏林灣內海、多座市政橋梁、在運營鐵路、地鐵等共13處,線路西接6號線角美段,是閩西南協同發展的重點項目,于2019年底開工建設。
由中鐵十四局承擔三站四區間的施工,包含董任站~官任站盾構區間、官任站~集美創業園站盾構區間、集美創業園站~華僑大學站盾構區間,聯絡線區間以及官任站、集美創業園站、華僑大學站,長度為9566米。
據項目盾構經理張沖介紹,官任站~集美創業園站盾構區間風險等級及難度系數為廈門軌道6號線之最,區間右線隧道總長度為1560米,采用盾構法+礦山法結合的方式施工,其中盾構段長1549米。自2021年4月27日隧道始發后,盾構機沿城市主干道下方敷設,隨后小距離側穿杏林灣大橋樁基礎,長距離下穿杏林灣水系,出水系后,需穿越多處基巖突起的典型“上軟下硬”地層,在地質情況變化多樣,建構筑物密集林立,盾構施工猶如在“大腦皮層”穿針引線。尤其是穿越硬巖、孤石群及基巖突起時,需進行海上及陸地的爆破處理,沉降控制難度大,風險管控要求高。
針對施工難點,項目部圍繞不同風險源特點超前謀劃、主動出擊、科學組織,多次組織專家召開討論會、專項方案評審會,為穿越風險源施工提供技術保障。在下穿水系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專項施工方案、科學動態調整參數、嚴控拼裝注漿質量、創新運用“水系砂層注漿加固”技術措施,實現管片無滲漏、河床沉降始終控制在0.5毫米以內,完成土壓平衡盾構機安全平穩穿越長距離水系。面對“上軟下硬”地質情況,項目部提前制定處理措施,采用“地面爆破預處理+注漿加固”并結合盾構機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制定帶壓+常壓進倉方式檢查更換刀具,歷經多次帶壓開倉作業確保盾構順利穿越百米基巖凸起地段。
此外,區間周邊建構筑物密集林立,地下管線錯綜復雜,項目部堅持24小時巡查管理及“領導帶班”制度,實行盾構機與地面聯動,加強應急管理;落實“雷達三掃”技術措施確保盾構安全順利穿越多重環境風險源,將管線和構筑物沉降變化量控制在0.3毫米以內,施工風險安全可控,實現了盾構施工風險安全管控與施工工期雙贏目標。
項目部還多次組織以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為首的技術骨干堅守崗位保進度,全力有序推進“百日大干”,加快施工節奏,掀起大干熱潮,緊盯嚴控,把安全、質量放在第一位,克服疫情影響所耽誤的工期進度,保證盾構貫通節點工期。
據悉,廈門地鐵6號線建成后,將連接漳州角美,對于支撐廈門“跨島環灣發展”戰略、加快閩西南協同發展、打造廈漳同城經濟圈、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