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世界首條沙漠鐵路環線——和田至若羌鐵路(以下簡稱和若鐵路)建成通車,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形成。中國鐵建承擔鐵路全線設計、鋪軌架梁和部分施工任務。
動態檢測車駛過若克雅特大橋
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為國家Ⅰ級單線鐵路,預留電氣化條件。全線共設和田、洛浦、策勒、玉泉鎮等22座車站。和若鐵路與已經開通的格庫線、南疆線、喀和線相連,使得“南疆環線”正式形成閉環,全長共2714公里,相當于北京市到南海三沙的直線距離。鐵路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環繞其中,囊括面積37.7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山東、江蘇、浙江三省面積。
建設者克服惡劣氣候進行鋪軌施工
和若鐵路地處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全線風沙段落分布長度超過500公里,占線路總長的65%,是一條典型的沙漠鐵路。該沙漠是“走得進、出不去”的代名詞,素有“死亡之海”之稱,常年狂風呼嘯、渺無人煙,能見度不足10米的沙塵暴經常發生。沙漠一年當中有7個月是風季,沒水、沒電、沒信號、沒道路、沒有人煙,自然環境極其艱苦惡劣。
和若鐵路從規劃到建成共歷時12年之久,其中勘察設計歷時8年多。2018年12月20日項目先開段開工建設。2019年5月全線開工建設。鐵一院兼顧路網銜接、沿線經濟發展和對沿線環境的影響等因素,確立了“地質選線、環保選線和工程選線”三大原則,先后研究了幾十條不同走向的設計方案,累積研究長度達上萬公里,最終確定了目前825公里的線路方案。他們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設備輜重1000臺套,開展了兩次大規模、超常規的階段性生產大會戰,創造了60天完成初測、120天完成定測、40天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60天完成初步設計工作的“和若速度”。
建設者開展“根植大漠 激昂青春”公益植樹活動
中鐵十一局使用自動化程度高、鋪設線路質量高、操作方式簡便的CPG500型鋪軌機組,實現了500米長鋼軌鋪設和軌枕布設同步進行,每日單班鋪軌2公里以上。中鐵十四局加大科技攻關力度,高標準建起全線唯一的沙漠梁場——且末梁場,破解了“在面粉上蓋房子”的難題,在國內首次將先進的行車監控系統引入沙漠鐵路建設中保障施工安全,并在全線率先鋪軌、率先完成制架梁任務,創造了日最高架梁7片的紀錄。
在車兒臣河特大橋施工中,中鐵二十一局仔細研究分析車兒臣河地質狀況,仔細比對施工過程中塌孔的深度、時間,最終確定采用“高平臺、大泥漿、深護筒、投黏土”等綜合措施,保證了鉆孔內外水壓平衡,減少了涌水量,有效防止了塌孔、斷樁,大大提高了河道內鉆孔樁施工進度,保證了成樁率和橋梁施工總體進度。
中鐵二十四局是第一個實施風沙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的單位,為全線確定路基施工參數,總結施工工藝,修改完善作業指導書發揮了樣板引路作用。他們在74.1公里風沙防護林工程中栽種胡楊、沙棗等喬木13.3萬株,以及紅柳、梭梭、沙拐棗等灌木269.1萬株,并打了38口水源管井,架設電力貫通線,解決水源和抽井水用電問題,成了全線樣板段,為千里鐵路筑起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城。
建設者乘坐首趟列車
和若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和田地區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等地不通火車的歷史,使南疆地區與內陸的運輸距離較既有鐵路通道縮短1000多公里,并成為內地通往中西亞和南亞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便利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帶動沿線資源開發,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國防、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