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單位組織播放電影《高鐵作證》,年底工作繁忙,內心還糾結是否要去觀影,但是聽到大家都在說這是高鐵人講高鐵事,對于一個有過十幾年施工現場工作經歷的人來說,青春的記憶潮水般涌上心頭。大學畢業后,就一頭扎進了項目工地,這一干,就是十幾年,最好的青春都揮灑在了鐵路軌道上。最終無法拒絕自己內心的吶喊,決定去。這份吶喊源于自己對已逝青春的追憶,也源于對這份職業搬上熒幕的好奇。
這部《高鐵作證》是由孟廣順的小說改編而來,作者不僅是作家,而且是老鐵路人。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現實生活,影片講述的是鐵路建設者在某山區艱苦惡劣的環境下不畏艱險修筑高鐵的感人故事。觀影過程中,大家唏噓不已,透過時光的鏡頭,每個人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些曾經的苦日子,隔了歲月再回味,竟有一絲甘甜。那些曾經艱難的生活片段,如今被時光鍍上了一層金邊,顯得彌足珍貴。其中有幾個鏡頭,讓我感同身受,那些真實的場景歷歷在目。
鏡頭一:一個小男孩對著媽媽說:“我已經快記不清爸爸的模樣了”。
看到這個鏡頭,我的眼睛瞬間模糊了。想當年我也是拋下四個月大的孩子,毅然去了工地。那些年還沒有視頻,最多也只能打打電話,父母會隔一段時間給孩子拍照后,把照片寄給我。我們每半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能待十幾天。當和孩子剛剛混熟了,開始不怕生,能安心被爸爸媽媽抱在懷里的時候,我們又該返程了。每次離家的時候,看著站臺上年幼的孩子在老人懷里掙扎哭喊“媽媽”的時候,我的心都碎了,窗外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窗內,我無聲嗚咽,淚如雨下……前兩天我看到這樣一句話“每一次的離別都是一次小型的死亡”,我覺得確實如此。想起那些一次次的離別,心就會鈍鈍地疼起來。如今,孩子已經長大,上了高中,成了一個大小伙。我終于能夠看著他一點一滴地變化。但是,丈夫依然奮戰在項目一線。仔細算一算,他去年總共在家呆了8天,“8”是多么吉利又讓人悲傷的數字。但作為一個高鐵人,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無法陪伴孩子,也無法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這是所有高鐵人一生的遺憾。
鏡頭二:隧道塌方,命在旦夕。
在施工現場,因為山體巖層太差,隧道塌方是常有的事。雖然開工前做了各種詳盡安全的施工方案,但人在自然災害面前,顯得那么渺小和脆弱。隧道洞室逃生的一幕,讓我想起了當年被國內外隧道專家認定為“國內罕見、世界難題”的蘭渝鐵路“桃樹坪隧道”。為攻克這個世界性技術難題,參建人員在面對生死考驗時,無所畏懼,頑強拼搏,最終戰勝了困難,鏖戰8年的蘭渝鐵路勝利通車。
鏡頭三:片中“鐵建”跪在父親墳前悲傷欲絕地哭泣。
作為一名鐵路人,工期就是軍令,無法回家是常有的事。記得我畢業后參建的第一個項目,同宿舍的舒工生孩子,因為丈夫在青藏線,山上無法取得聯系,一周以后下山后才得知自己已經做爸爸了。曾經看到我們辦公室徐工一個人偷偷在工地角落流淚,后來得知家里老人獨自生活,有一次不小心摔倒,導致胳膊骨折,只能每天吃泡面度日……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在高鐵人的生活中,顯得如此觸目驚心,又是如此習以為常。
影片拍得很真實,《高鐵作證》是千千萬萬高鐵人的現實縮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高速列車運行數量最多的國家。每每看到復興號宛若游龍,奔馳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干凈整潔舒適的車廂內,有耄耋老人,有待哺嬰兒,有忙碌于工作的中年人,有沉浸在旅程中的青春身影。生命是如此不同,然而高鐵時代,能帶給每個生命如此舒適的享受,滿足人民對美好出行的向往,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每當這個時候,心中總會涌起自豪。
“中國速度”背后,是多少高鐵人的青春和汗水,是舍棄了多少個家庭的團聚時刻,是錯過了多少個孩童的成長陪伴,是孩子的懂事,是丈夫和妻子的堅守,是父母親無聲的托舉,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無私奉獻!
這一切,就讓高鐵作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