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盾構機,看到這個龐然大物,我感到既敬畏又興奮。”自2015年畢業進入長株潭城際鐵路項目起,魏哲便開始了與盾構機相伴的日子。為了早日征服這臺“鋼鐵巨龍”,天性愛“較真兒”的魏哲編制了一本“問題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問題和自己尋求的解答。也正是這種求知若渴的態度,讓魏哲從一個“技術小白”一步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
“90后”的魏哲,現任中鐵十四局隧道公司穗莞深城際項目副總工程師,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鐵路向上向善好青年”以及中國鐵建授予的“中國鐵建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工人先鋒獎章”等榮譽稱號。
時間撥回到2016年3月,魏哲來到中鐵十四局長沙地鐵3號線5標項目。該工程盾構區間需穿越形成于3億年前的泥盆紀湘江巖溶發育區,區域的溶洞及溶蝕空洞位置和深度無規律分布,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溶洞見洞率高達80.6%,平均每隔1米就有1個溶洞,施工難度極大。
盾構掘進過程中,受地質影響,盾構刀具出現了大量崩齒、損壞現象,嚴重影響盾構施工進度,增加了施工成本。為了減少刀具損耗、降低進倉作業頻次、提高掘進效率、控制施工成本,魏哲帶領項目攻關團隊與刀具廠家數次溝通研究刀具的適應性問題,提出“打破傳統刀具結構形式,在原結構形式上增大滾刀扁齒合金鑲嵌深度,優化扁齒刀圈耐磨涂層”的布置,不僅成功減少了刀具崩齒率,還使盾構機刀具在同類型地層使用壽命提升了5至8倍。盾構拆解施工中,魏哲編制的《泥水盾構機“洞內拆解”施工方案》成為技術指導,整個施工過程未對盾構機造成任何破壞,且拆除時間比預計時間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2020年6月,魏哲被調往國內連續下穿海域距離最長、連續掘進高強度花崗巖地層距離最長的海底隧道——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開始了他的新一輪盾構之旅。由于盾構機需要長距離在海底、硬巖、高水壓狀態下獨頭掘進,風險較高,對盾構機各方面性能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盾構新旅程,魏哲忐忑中多了一份從容自信。在項目盾構機分體始發階段,管片采用拼裝機拖拽運輸,經常會造成管片損壞,增加了施工成本。為解決這個問題,魏哲牽頭現場技術人員研究創新管片運輸工裝,節省人工費13萬余元。
“他要求比施工規范嚴格得多,按照規范,管片拼裝錯臺量在12毫米以內就行,但他要求必須控制在5毫米內。”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盾構機機長黨偉兵在談起魏哲時評價道。在魏哲嚴苛的要求下,穗莞深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右線已順利穿越深中通道人工島,正向著載滿希望的隧道盡頭掘進著,而魏哲也在用一貫的堅守與執著,譜寫著自己的青春華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