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城陽區女姑口特大橋施工現場,經常會看到一個曬得周身黢黑的瘦高個,騎著他的“小電驢”穿梭在鋼便橋上,緊盯著各個重點作業面。
平時不善言辭的他,談起工作,卻侃侃而談。他曾多次獲得中鐵十四局“先進個人”“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他就是中鐵十四局市政公司青蘭高速項目部工程部部長梁大巍。
初入職場,學而實習之
2014年7月,畢業于吉林建筑大學道路橋梁專業梁大巍,從校園走進了中鐵十四局這個大家庭。
第一個工地,總是讓人記憶猶新。在江西省昌寧高速A5標項目,梁大魏開始了自己的職場初體驗。在預制梁生產的現場,他從事技術質量管理工作,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了碰撞,讓他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不懂不怕,重要的是要有一股學習的韌勁。他帶著規范,一一對照圖紙,向前輩請教,向現場老師傅們學習,邊學邊干,以干促學,在項目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指導與幫助下,梁大巍工作逐漸得心應手起來,初入職場恐慌與無助便成了篤實和自信。積少成多,他慢慢從負責一個梁場變為負責兩個梁場,晝夜加班已然是常態,工作在質量檢查、監管T梁混凝土澆筑之間反復,梁場的日生產量最多可達8片,他這個“職場新人”與同事們一起創造著“新紀錄”。
江西的天氣大半年都是高溫,氣候很惡劣,橋面鋪裝只能趕在晚上氣溫稍低時候施工,夜晚加班在所難免,通宵達旦更是家常便飯。梁大巍值班時,從不懈怠,他明白值班旁站的責任。在項目員工的整體努力下,預制T梁內實外美,清豐山河特大橋全長1948米,線型平順,外觀美觀,在整個昌寧高速全線首屈一指,得到了業主的高度贊揚。
工程通車,項目人員大部分都調往了其他工地,梁大巍繼續留在項目進行收尾工作。在這項看似枯燥難度不大的工作中,他又學到了如何完善各項資料,成了“收尾專家”,昌寧項目最終順利收官。
梁大巍好學善學,并學以致用,用實實在在的成績獲得了項目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第一個項目,他就被評為市政公司“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精益求精,創新無止境
2017年1月,梁大巍調到江西省廣吉高速B3標項目。廣吉高速B3標項目下設兩個工區,梁大巍負責上工區技術管理。無論風雨、酷暑還是嚴寒,梁大巍穿梭于工區之間,檢查各施工班組作業規范,配合工區經理做好進度安排,協調機械設備,配合總工程師進行技術把控,項目進度在全線遙遙領先,屢次獲得業主和交通運輸廳的表彰。
隨著工作不斷深入,接觸到新工藝、新領域也越來越多,梁大巍深刻明白了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技能,團結協作,才能攻克難關。
由于廣吉項目部對外觀質量要求嚴格,要求使用清水混凝土,根據以往施工經驗,經過詳細的分析研究,梁大巍組織工區內技術骨干開展了《關于解決T梁爛根,確保外觀質量》的課題研究。經過一次次試驗探索,該課題取得了顯著成績,梁體外觀得到有效改善,基本上消除了T梁爛根現象,避免二次修補和裝飾,節省開支,QC小組還獲得集團公司QC小組三等獎,得到建設單位的肯定和好評,創造了較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梁大巍工作照(陳強 攝)
2019年11月,梁大巍調到即墨邦直公園項目任工程部長,又是他第一次參與建設公園景觀項目,他從“0”開始,翻圖紙、查規范,請教業主、設計代表,園林施工知識迅速“膨脹”。其中,石林景觀節點是項目重難點工程,石林鄰水區石柱共有200根,全部采用灰色系荒料石,平均長度6.8米,石柱體積龐大,結構復雜,施工吊裝費用高,危險性大,地形及工期限制較多。為解決該問題,梁大巍組織開展“五小成果”開發研究,有效解決傳統吊裝工藝產生的諸多問題,避免二次吊裝,降低安全風險,改良石柱吊裝工藝,保證石柱的整體質量,減少后期維護費用,潛在經濟效果明顯,為建設單位提供了性價比最大的產品,也得到建設單位的肯定和好評。
膠州灣畔,續寫新華章
2021年12月,梁大巍調到青蘭高速改擴建工程任工程部部長,這又是一項新的考驗。
梁大巍工作照(江慧 攝)
梁大巍面對“嶄新”的涉海特大橋施工,又是一頓技術“惡補”。他隨時帶著一個小筆記本,上面秘密麻麻寫滿了他的“技術秘訣”。白天盯現場,晚上做驗算,反復思考琢磨公司已竣工的橋梁參數,多少次的挑燈夜戰,讓他有了新的成長和收獲。
該項目主要包含新建一座3167.5米長的女姑口特大橋,是山東省首座采用50米T梁的跨海橋項目。其中,預制梁616片,50米T梁就有492片。
跨海大橋地處大風巨浪頻發海域,受海潮、涌流等惡劣環境及復雜的地質條件影響,施工風險高,難度大,對環境保護要求高。面對海上樁基、鋼板樁圍堰施工的首次嘗試,梁大巍在施工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克服海上泥漿制備的諸多困難。他又從受力、計算、工藝等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反復實踐,研究制定有效的鋼板樁阻水措施,為下部結構的按期完成提供保障。
梁大巍從2021年12月9日入職青蘭高速改擴建項目以來,沒有請過一天假,他把所有的時間放到項目建設中來,春節期間也堅守崗位。
愛人和女兒來看他,恰好趕上工地大干,他總是來去匆匆。他的愛人給予了最大的理解,他的女兒卻有了一肚子意見,“來工地看爸爸,可一天也見不了幾次面,說不上幾句話”。
在施工工地上這些年,為了建好一項又一項精品工程,梁大巍付出了很多,也虧欠了很多。
總有一些人,要遠離家鄉與親人;總有一些人,要挑起時代的重任。正是這些人,用實干在中國大地上譜寫著一首首青春的贊歌。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