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近來,在得知中鐵十四局二公司參建的川青鐵路即將通車的消息后,我一遍遍循環聽著《天路》這首歌曲,又忍不住輕聲哼唱。六歲的女兒搖著腦袋問我,什么是“天路”?我笑著回答:“是雪域高原上的幸福之路。”
2006年,在昔日文成公主進藏的長途路上,青藏鐵路通車運營,被譽為“天路”。時隔17年后,在我國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修建的又一條“天路”——川青鐵路也即將入列中國高鐵的序列,自此,川西北終于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新的繁華將在這里上演。
由于入職時間的關系,我未能親身投入到川青鐵路的建設中,但在這些年里,我們對這條鐵路的熱情從未減退,總是熱切關注著一線同事傳來的文字和影像資料,了解高原筑路背后的故事。
一千多年前,詩人李白曾發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而川青鐵路就是名副其實的蜀道。從2013年開工,到如今通車在即,這條鐵路已經修建了整整10年。在三千多個日夜里,中國鐵建所屬多家單位扎根在川西北高原,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櫛風沐雨、征程不已,終于在崇山峻嶺間,織就出一條交通大動脈。
聽同事說,我們承建的標段線路大約長24公里,雖然距離并不算長,但地質極為復雜,是典型的“四極三高”特點,即地形切割極為強烈、構造條件極為復雜活躍、巖性條件極為軟弱破碎;高地殼應力、高地震烈度、高地質災害風險。單是通過這些,其中的艱險便可想而知。
在那里,高原反應和地震是兩個熱門詞匯。剛剛來到松潘草原的職工,常常會發生高原反應,吃飯睡覺都難受,這時,老職工總會格外關照,叮囑注意事項,細心照顧。而地震便是大地上一道明艷的傷口,前有汶川地震遺址,令人觸目驚心,后有偶發的大小地震,給施工和生活帶來重重考驗。
然而,在高原上修橋架隧,消磨又不僅僅是時間和信念。在各種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建設者抱緊成團,以鐵道兵精神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努力克服一個個地質構造難題,以巧奪天工的智慧將“天險”變為“坦途”。
如今,隨著川青鐵路通車消息傳來,在燦燦秋風里,我總是忍不住頻頻西望,秋天的川西風景正美吧,崇山峻嶺間,鐵路鑲嵌其中,像絲帶、似巨龍,串聯起一幅別具韻味的高原畫卷,讓人們沿路看盡繽紛彩林、金黃草甸、巍巍雪山。山巔之上,藏族女孩百靈鳥般的歌聲劃破云層,仔細聽,《天路》再次響起:像一片祥云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
【編輯:楊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