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隨著最后一塊頂板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中鐵十六局承建的341省道宜興段3標項目隧道主體結構全部完工,標志著國內在建最長干線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實現全線貫通,項目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為順利實現工程通車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施工現場(中鐵十六局 供圖)
341省道無錫馬山至宜興周鐵段工程起于宜興市周鐵鎮,以隧道形式下穿竺山湖,終點與S230環太湖公路相接,線路全長約15.7公里,其中竺山湖隧道全長7.81公里,按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為全線控制性節點工程。中鐵十六局承建的竺山湖隧道宜興段長4.07公里,采用圍堰明挖法施工,在水域中心位置與相鄰標段合龍。
作為國內在建最長干線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地處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蘇南地區,周邊旅游資源豐富。隧道穿越太湖水域,最大圍堰斷面寬228米,最大基坑開挖寬度155米,主體結構斷面寬44米,單體混凝土澆筑最大方量達2400立方米,集超長超寬深基坑開挖、多種支護形式施工于一體,建設規模、安全風險大,施工技術和環保要求高。
為打造“平安、綠色、標化工地”,爭創江蘇省“優質樣板工程”“揚子杯”和“國家優質工程”,項目團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究優化施工方案,將傳統的“四倉流水循環-移動島堰法”施工調整為“多倉流水循環-移動島堰法”施工,實現了竺山湖隧道圍堰一次性施工完成、湖域段一次性同步開工,大幅增加了工作面,將隧道建設工期提前12個月,并填補了國內水中圍堰超長基坑同時開挖施工的技術空白。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深入分析,通過嚴把原材料質量、優化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等措施,從圍護結構施工到防水層布設、再到混凝土自防水,形成“三重”防水,保證隧道“滴水不漏”。同時,積極打造“智慧工地”,通過AI可視化、實時形成移動軌跡,生成“項目安全網”,并結合物聯網、智能計算等新技術,實現竺山湖隧道從圍堰、基坑開挖至主體施工全過程安全實時可視化監測,確保現場施工穩步有序推進。
為保護太湖水域生態和周邊環境不受破壞,項目團隊積極踐行節能降耗、節約資源、綠色施工要求,持續推廣“四新”技術和先進科技,合作研發淤泥強力攪拌就地固化成套裝備和新型低碳固化劑,形成了淤泥就地固化成套工藝,有效解決了淤泥外棄的困難,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計劃工程量的95.5%,預計將于年底正式完工。項目建成通車后,從宜興周鐵到無錫市區車程將縮短至半小時,實現與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快速轉換,有效加強宜興市與無錫的快速聯系,改善宜興、馬山對外交通條件,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對助推錫宜一體化建設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