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推出“中國路”系列節目,開篇聚焦貴州,以《“橋”見貴州》為題,介紹萬橋飛架,讓天塹變通途,助力貴州跑出“加速度”。
貴州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完全的地區之一,跟隨鏡頭在欣賞自然景觀的同時,也對當地自新時代以來,在喀斯特高原上拔地而起的3萬多座橋梁組成的交通網絡感到驚嘆不已,“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因此“天塹變通途”,其中貴南高鐵矗立其間。
貴南高鐵是自廣西南寧到貴州貴陽的一條高速鐵路,是銜接“一帶一路”陸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與成貴、貴廣高鐵等共同構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區至華南沿海地區間旅客交流的快速鐵路通道,形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區與南寧、北部灣、粵西、海南及東盟國家等地區旅客交流的便捷主通道。
貴南高鐵鋪軌現場(宋敬亮 攝)
2017年,中鐵十四局鐵正公司職工宋敬亮來到廣西參與貴南高鐵建設,6年間,他帶領同事們大力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噴射混凝土強度不足問題,控制墩身外觀質量,節約預制軌枕成本,讓貴南高鐵建設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崇山峻嶺間,他們在貴南高鐵一步步打通2座隧道,建設7座橋梁,修筑389米路基和工區等線路長達14.337公里的檢驗檢測,直至近期的完成鋪軌任務。
“這是廣西境內第一條開始建設的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也是我第一個擔任試驗室主任的項目,我們都需要克服很多難題。”宋敬亮說道。他不僅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有著年輕人特有的干勁和熱忱,在貴南高速鐵路異常艱苦的工作環境下,帶領一群年輕人拼搏奮進、銳意進取,先后多次攻堅克難,全力保障了貴南高鐵建設任務的有序推進。
貴南高鐵項目隧道施工初期,噴射混凝土選用的是堿性液體速凝劑,它存在容易銹蝕鋼筋、對人體腐蝕較大、混凝土后期強度不足等缺點。宋敬亮帶領試驗人員,經過反復試驗,在確定國內無堿液體速凝劑生產工藝已完全滿足高鐵使用要求后,便馬上開展試配應用無堿液體速凝劑的噴射混凝土配合比,徹底解決了噴射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問題,保證了工程質量。
針對墩身表面存在大量氣泡的問題,宋敬亮從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選用優質水溶性模板脫模劑,制定科學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過程中控制每次澆筑層厚度,適當延長混凝土振搗時間,有效消除了混凝土表面的氣泡問題,提高了混凝土外觀質量,切實保障了墩身質量的內優外美。
C60預制軌枕膠凝材料一般都是采用水泥加復合摻和料的搭配方式,但成本較大。“何不采用其他優質摻合料代替復合摻和料用于軌枕生產?”為了降本增效,宋敬亮萌生了研發新材料的想法。通過專業技術咨詢、查閱文獻等方式,他擬定以礦渣粉等材料試配C60預制軌枕混凝土配合比,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試驗,最終試拌出來的混凝土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C60預制軌枕各項技術指標要求,為項目節約了成本。
貴南高鐵是廣西、貴州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一個縮影,在宋敬亮等同事的辛勤努力下,廣西、貴州兩地一步步實現了從橋梁建設、交通升級再到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突破。貴南高速鐵路全線通車后,貴陽至南寧最快2小時可通達,相比經由貴廣高鐵繞行至南寧將壓縮3小時以上,對于完善貴州高鐵網、改善沿線群眾出行條件、優化黔桂兩省(區)旅游黃金通道、促進沿線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