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坑洼洼的路面、垃圾成堆的環境、遇上下雨就污水四溢的道路、一到晚上就黑黢黢的小區……三年前,這曾是北京房橋家園這個老舊小區的真實寫照,也是1224戶小區居民一提起就皺眉的憂心事兒。
老舊小區的改造和管理一邊連結著民生,一邊連接著企業發展,也是國有企業肩負的應有社會責任。2020年5月15日,中鐵建物業團隊正式進駐北京房橋家園,按照“安全第一、功能完善、環境美化”的社區訴求因地制宜地設計了“改造菜單”,對公共管理、服務品質等方面進行逐步改造,奮力破解“四老一差”的難題,在三年時間里讓這個48歲“高齡”的小區舊貌煥新顏、“憂居”變“優居”,用“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精神助推重大民生實事工程推進。
進駐3天 啃下500桶“硬骨頭”
早上5點多,正是一天中空氣最清新的時候,在花香和鳥鳴中,53歲的高大姐開始在小區里開始晨練,倘若遇到熟識的鄰居,便有說有笑地結伴而行。自從小區改造以后,早晚的鍛煉、拉家常便是眾多居民們每天的“固定節目”,尤其是遇到天氣好的時候,小區內遛娃、乘涼、賞花,更是一派溫馨、美好的景象。
“物業沒來之前,我們連白天都不愛出門,你想啊,道路爛、環境差,尤其是生活垃圾,總是東一堆、西一處,最泛濫的時候,半條道兒都走不了,大風一刮味道就亂竄,我們出門都恨不得戴兩層口罩!”65歲的張阿姨在北京房橋家園住了幾十年,提到以前的居住感受,她直連連搖頭,一臉的苦不堪言。
北京房橋家園建成于1973年,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改造之前,由于建設年代久遠,同時缺乏規范的管理,垃圾堆積成山、道路破損嚴重、管道常年失修、偷盜事件頻發等狀況讓小區居民叫苦不迭。中鐵建物業房橋項目團隊進駐的第一天,便收到了廠辦和居民們的殷切期望:能否先把小區里成堆的生活垃圾先解決掉?
要想把多年堆積的“垃圾山”按照垃圾分類的標準迅速進行清運,不論是人手還是工程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中鐵建物業團隊沒有二話,秉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的鐵道兵精神,當天就制定了“1234”工作計劃:“1”齊上陣、“2”輪作戰、“3”天解決、“4”類落實。
除了積極調派人手外,中鐵建物業房橋團隊全員在進駐第一天就一齊上陣投入到垃圾分揀工作中,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中鐵建物業人用兩輪連軸作戰的方式,晝夜不停地將垃圾清運的進度拉到最大。在大家的全力協作下,在計劃的3天時間內分揀出500桶生活垃圾,一舉解決了困擾居民們多年的糟心事。難聞的味道終于沒了、礙眼的垃圾山總算消失了,居民們終于能在晨風中摘下口罩,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入駐之初物業人員進行垃圾分類、清運(中鐵建物業 供圖)
改造后實行的垃圾分類讓園區環境變得干凈整潔(中鐵建物業 供圖)
為了讓居民們持續享受美好整潔的社區環境,中鐵建物業團隊逐步改造了4個垃圾池、設置了四類垃圾分類點,通過反復宣傳、輪番開展樓道清理行動,引導老街坊們共同參與到“人人創衛、家家分類”的工作中。如今,“垃圾分類”成了居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之一,小區里花團錦簇、綠樹成蔭,鄰居們無論何時都能自在地在花香里遛彎散步,曾經那些垃圾蔓延的畫面早已成為了過去式。
多措并舉 1224戶居民有了24小時“守護神”
除了衛生問題,最讓居民們頭疼的是“沒有安全感”。由于多年來缺乏規范的管理,小區的安全問題一直處于“放空”的狀態:沒有“人車分流”和固定停車位,到處是隨意停放的車輛;缺乏安保系統,偷盜事件時有發生,自行車等私家物品在自家門口都會丟失;路面斷層、塌陷,一下雨就成了出行的安全隱患,連汽車都能一頭栽進去;路燈無人維修,一到晚上就“摸黑”,居民們不敢出門……如今,種種被居民們“吐槽”的情況已消失殆盡。
通過多方面的規劃和改造,中鐵建物業房橋項目在這幾年內完成了6600米路面翻新、為19棟單元樓換上了65道單元門禁、對停車位進行了指定和劃線、加裝了園區大門和道閘實行“人車分流”、維修好62個路燈……大大提升了北京房橋家園整體安全系數。為了進一步提高居民們的“安全感”,物業團隊從“人防”和“技防”兩方面入手,除了落實24小時安保值守、巡邏、防汛防火等安全制度以外,還更新了小區監控室,并在各處關鍵點加裝了49個攝像頭,為1224戶居民添置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改造后的北京房橋家園有了24小時安全值守(中鐵建物業 供圖)
“原來出個門都怕摔跤、連小孩的車都不敢放門外,現在啥都不用擔心了,白天晚上放心溜達,車窗沒關都不用擔心,這么多年了總算有了‘守護神’,大家都說中鐵建物業真是給咱們辦了件大實事、大好事。”一提起物業,高大姐心里充滿了感激。
強化保障 解決生活中“大小毛病”
“物業嗎?我家管道漏水了,請趕緊過來幫忙看看好吧!”下午兩點多,北京房橋物業服務中心響起一通急促的鈴聲,問清大致情況后,客服人員連忙安排了工程維修人員周志超上門查看。像這樣的戶內維修,對曾經的居民們來說可是個“煩心事”。
在老舊小區,管道開裂、堵塞、開裂等“小毛病”已成了心照不宣的常態問題。北京房橋家園在被中鐵建物業接管前,居民們面對各種維修,要么自己動手,要么只能從小區外尋找維修人員,但效率和效果都得不到保障。
如果說戶內的維修問題是讓住戶們頭疼的“小毛病”,那么下水管道等公共設施維修就是困擾小區居民們的“大問題”。
“好多管道埋得淺、材料又早已老化,遇上下雨天就會出現雨污合流等問題,加上有的單元樓門前道路塌陷,污水最深的地方半米還多,給居民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北京房橋家園項目負責人何云飛說道,“面對這些大小毛病,我們采取‘及時響應、立即維修’的工作原則,一邊改善路面塌陷等問題,一邊讓住戶們的維修需求盡量在當天就得到解決,一步步提升社區生活質量。”
從入場到現在,中鐵建物業團隊已響應了2900余次維修,其中包括疏通排水管道1800余次,維修戶內主管開裂漏水問題約20戶,公共照明、單元門禁等大小維修1000余次。同時,物業服務中心還為社區安裝了2處電動車充電棚、2處蜂巢快遞點,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性。
居民在物業安裝的快遞點取快遞(中鐵建物業 供圖)
點靚顏值 讓老小區“好住又好看”
正當居民們都沉浸在“居有所安”的氛圍中時,中鐵建物業人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改造:綠化提升。
原來,進駐之初的北京房橋家園毫無綠化品質可言——樹木、雜草無人修剪,枯樹死枝、草坪斑禿的狀況比比皆是;不少低樓層住戶采光常年被肆意生長的樹枝、藤蔓遮擋;苗木品種單一且缺乏觀賞性……緊扣綠化主題,該公司物業團隊全面開展了“增花添彩 點靚家園”綠化專項工作:翻耕1000平方米綠地、剪枝200余棵花卉樹木,奠定了園區綠化工作基礎;完成了600平方米綠籬、60000株衛矛籬補種,栽植法桐、油松、國槐、櫻花等十余類近600株,精心營造景觀怡人、舒適宜居的公共空間;同時,物業服務中心聯合廠辦、社區居民多次開展以“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環境活動,三方共同打造花園式社區。
如今,北京房橋家園有了美不勝收的“櫻花大道”,有了花香醉人的“月季小徑”,有了郁郁蔥蔥、整齊有序的綿延綠蔭,更有了愜意而悠閑的休憩好去處。“和以前相比,我們現在的小區真的大變樣了,感覺越住越年輕!”不少居民發自內心地稱贊。
干凈整潔的園區成了居民們休閑的好去處(中鐵建物業 供圖)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