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勞動”為考題,那魚山島絕對是中國鐵建港航局建設者做得最好的答卷之一。
從浙江舟山島本島出發(fā),經(jīng)過一個余小時的海上行程,入目之處,滾滾長江裹挾著的蒼黃泥土與蔚藍海水,交織出一幅獨特的圖譜,來往車輛川流不息,石化管道交錯縱橫,鋼鐵建筑鱗次櫛比……
這就是魚山島。“大小魚山氣吐銀,慣看樓閣起鱗鱗。”清代詩人劉夢蘭用《魚山蜃樓》盛贊它“煙籠霧罩、蜃影綽綽”的景致。若非親身踏足,必然會被這首詩歌所“蒙蔽”。誰能料想,數(shù)年前,大、小魚山島在浙江舟山千余海島中并不起眼,島上人煙罕至,一片荒蕪。
而如今,它們通過填海合二為一,島上有了“鋼鐵之城”——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端牢著“能源飯碗”。
魚山液化碼頭二期工程(范松陽 攝)
“從你現(xiàn)在站的位置為起點,一直到海岸線,這么一大片陸地,都是咱們移山填海造出來的!”每每介紹魚山,中國鐵建港航局魚山項目群常務副經(jīng)理萬曉龍言語中的驕傲都要溢出來。
移山填海,是對魚山故事的生動概括。
2015年,國家規(guī)劃在大、小魚山島建立一座世界級綜合性現(xiàn)代化石化產(chǎn)業(yè)基地——舟山綠色石化基地。中國鐵建港航局作為中國鐵建唯一一支“海軍”,率先登島施工。
從2015年到2022年,他們連續(xù)施工建設了大小魚山南防波堤工程、魚山15號及19號地塊、魚山液化碼頭、魚山大橋引橋段等共計25個工程項目。
遠離大陸,孤懸海外,島上地材、物資、機械設備和勞動力嚴重匱乏。氣象條件惡劣、地質(zhì)條件復雜、生活條件艱苦……建設之初,目之所及,全是困難。
材料匱乏,就一船一船運,人員不足,就一個一個接。“進場之初要啥沒啥,這可都是我們一點一點攢起來的。”項目首批建設人員楊勝龍如數(shù)家珍。
缺水斷電,悶濕潮熱的天氣里無法洗澡,電工師傅就兼職“理發(fā)師”,手起剪刀落,給大家伙剃了光頭;出島困難,食堂囤的飯菜總是變質(zhì),伙伴們連續(xù)吃了幾天泡面,縱有怨言也表示理解。
那些打不垮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建設團隊合理組織、優(yōu)化工序,提前18天實現(xiàn)大小魚山南防波堤工程合龍,打贏了全島建設的首場“勝仗”。
大小魚山南防波堤工程(范松陽 攝)
硬仗不止一場。2017年,作為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魚山液化碼頭一期工程開工。開工伊始,就碰上兩場超強臺風。“就算我200多斤,感覺也能被臺風吹上天去!”回想起當時臺風的猛烈程度,項目安全管理人員劉浩還心有余悸。
再強的臺風,也刮不倒勞動者的意志。加固臨建工程,錨固施工船只,組織人員撤離……2017年至2018年,臺風紅色警報10余次,全員順利大撤離8次。
此外,魚山液化碼頭一期工程長2175米,是高樁梁板式碼頭,還是國內(nèi)一次性應用TSC樁最多的碼頭工程,其TSC樁單體重量達93噸,樁身沒有吊耳,也沒有受力點,吊裝、起吊、打樁技術(shù)難度極高,國內(nèi)沒有施工先例可供參考。
技術(shù)團隊組織研討攻關(guān),數(shù)次開展數(shù)據(jù)驗算,反復比對論證,尋找出了最佳受力位置作為吊點,破解了這一難題,創(chuàng)造國內(nèi)同類型碼頭一次性建成最長紀錄。
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2019年12月,魚山液化碼頭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chǎn)后,刷新了世界液體化工碼頭年吞吐量紀錄。2022年11月,魚山液化碼頭二期13到18號泊位交工驗收,兩期首尾工程相連,共同組成一個全長3569米的超級碼頭。
隨著碼頭的運營、石化基地的崛起,魚山島如“魚躍龍門”,一舉成為石化行業(yè)一條巨龍,魚山故事也被當?shù)厝朔Q為“孤島奇跡”。
這一奇跡,是廣大勞動者用汗水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
不管是在無垠的大海,還是在廣袤的原野,數(shù)以萬計的平凡勞動者,正創(chuàng)造著令人驚嘆的建筑奇跡,書寫著波瀾壯闊的時代史詩,論證著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永恒命題。
【編輯:釗倫】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