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匆匆,斗轉星移。從鐵道兵演變而來的中國鐵建,走過近40年的改革與探索、生存與較量、從“旱鴨子”到“游泳健將”的不尋常之路。
搏擊市場,有失有得
1984年元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從軍隊改革的發展戰略出發,撤銷成立36年的鐵道兵,14.8萬人集體并入鐵道部。軍隊變身為建筑企業,官兵脫下軍裝成為鐵路職工,從吃軍餉斷崖式被推向社會,“斷奶”后能不能生存下去,發展得好不好,完全靠自身本領。從兵改工初期到90年代,是企業適應社會的初級階段,經歷了痛苦掙扎、從寒冬到春天的歷練過程。原來的師變為工程局,團改為工程處,營成為工程段,連為工程隊。三級單位除設有段部、工程隊,還有運輸隊、材料廠、修理廠、機械隊、醫院、學校、采供站等。工程隊是企業效益的源頭,從事一線施工的是從部隊轉業過來的原建制連隊人馬。粗放型的管理、人海戰,在兵改后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延續,跳不出這個圈子。脫離鐵路主戰場,在市政、水利等領域明顯“不服水土”,沒技術和人才、不懂管理等弊端顯露無遺。一個段所屬1個機械隊、4個工程隊八九百人,一個月干的活不及江蘇、浙江包工隊40多人半個月的產值,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在引大入秦、上海黃浦江引水、長橋道路、綠谷別墅等工程中連連失利,一個富有朝氣的年輕企業,在新的建筑領域嚴重不適,曾經引以為榮的資本被現實的大浪“淘洗”得所剩無幾。所幸趕上鐵路大會戰發展機遇,侯月、南昆、蘭新、寶成二線、京九、達成、達萬等多條國家重點鐵路相繼投資建設,而且全國一部分省市也在追趕時代的腳步,籌資修建地方鐵路。兵轉工的建筑企業憑強大的技術、管理、設備等方面的實力,哪條鐵路工程都占有一定份額,無須“等米下鍋”。曾經以修鐵路為主業的工程處,在這方天地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馳騁鐵路建筑市場,干得風生水起,企業的錢袋子鼓了,員工享受到了企業的發展紅利。那時,一個工程處一年完成產值和承攬工程只有幾千萬元,1993年十五局二處完成產值1億元,轟動全局,成為名噪一時的熱門新聞。
1989年至1998年如火如荼的全國鐵路大會戰,是中國鐵建各單位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可惜這個強勁的發展勢頭沒延續下去。
轉型升級,穩步發展
中國鐵建,2000年從鐵道部“娘家”剝離出來隸屬于國家大工委,爾后落地國資委。企業的名號在不斷翻新,但建筑業的性質未變。
市場變化莫測,企業的發展有高光時刻,也有低潮。鐵路大會戰硝煙剛散盡,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緊縮銀根。90年代末到2011年這個時期,國家投資的鐵路項目少,建筑企業“大口吃肉”的日子一去不返,形成以地方投資的鐵路、公路、市政、房建、水利等項目為主的格局。造價低,盈利微薄,從此建筑工程進入微利時代。雪上加霜的是,期間全國大大小小的建筑企業一夜之間冒出上萬家,“僧多粥少”、求大于供的矛盾越發突出。三、四線城市的公路工程都是墊資,工程干完了,要不到錢,虧損項目不在少數,導致人才流失,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在低谷中徘徊。
不能坐以待斃,主動適應市場是唯一的出路。各單位一方面擴充經營隊伍、上下聯動、四處“找米下鍋”。另一方面,轉型升級,以干鐵路項目為主擴展到建筑市場各領域。其次,各子公司大力培養各類專業人才,采取內培、外培、長培相結合的機制。為了扭轉隊伍文化程度偏低的不合理結構,從高等院校招收市政、公路、水利、財務、計劃、房建等眾多領域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吸收新鮮血液,為企業大發展儲備人才,打破低學歷人才“一統天下”格局。這部分高學歷人才的加入和管理上的不斷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緊隨其后的是從上到下,改變論資排輩的人才觀,注重人品、能力,一批中青年優秀人才走上重要管理崗位。企業的成功轉型,提升了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了適應市場的能力,被動變主動,不攬墊資和低單價風險項目,中標項目逐年增多。同時,正確處理進度與安全質量、與產值效益的關系,企業逐漸走上規范化的科學發展軌道。
改革興企,蒸蒸日上
企業經歷了市場經濟的磨礪,在逆境中生存發展。中國鐵建從當初一批年輕人主導到幾十年后的隊伍老化,并且隨著一大批老鐵逐年以特殊工種和年滿60歲兩種形式退休,人才匱乏,管理跟不上。
以十五局為例,決策者們審時度勢,推出一攬子改革措施。他們在做精做優工程主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培育成型8大業務板塊,年施工能力達700億元以上。他們對不合理的干部隊伍結構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采取能者上、弱者下、平者讓的選人用人策略,給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留出位置,疏通人才上升通道。近些年,年輕人進步很快,30歲左右便成為項目管理專家、項目經理、總工、總經、總會等重要崗位領軍人物。他們創新管理制度,取消子公司指揮部(分公司)、經營承攬與績效掛鉤、推行工資改革等多項制度,可謂量身定制,更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同時,他們主動與地方黨政、企業、高校領導會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擴大“朋友圈”,為全集團擁有廣闊的市場創造有利條件。此外,他們還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橋梁研究所等高端科研機構,吸引院士、博士等加盟,打造人才興企戰略高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五局的發展直線飆升,從年承攬幾百億到上千億,施工產值從當初的幾個億到10多倍的增長,利潤空間越來越大,獲得國家、省部級多項獎。見一斑窺全豹。幾十年來,中國鐵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到海外、從低速到高速,發展勢頭強勁,實現了企強工富的目標。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