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雙匠人的眼,執著專注。
他有一顆堅定的心,不改本色。
他忠于自己的信仰和情懷,十幾年如一日默默奉獻,架著沉重的測量儀器,把所有的熱愛和堅守、目標和追求,都一筆一筆地寫進了浩瀚的測量數據中,編織成屬于他的夢想和人生。
李維川在施工現場(隧道公司 供圖)
他就是李維川,是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八標項目的測量主管,2023年12月被評為全國工會職工書屋“閱讀學習成才職工”。參加工作以來,他愛讀書、善讀書,充分利用企業職工書屋這一干事創業的知識寶庫,將閱讀變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用多元的知識儲備為工程項目攻堅克難提供了廣泛思路和方式方法,用最精準的測量數據支撐起多個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成功從一名產業工人成長為建筑央企工程師。
十年前種下的一顆種子
2013年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鐵十四局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施工現場,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此時,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李維川還是項目的一名產業工人,在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后,他備受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工人宿舍,問我們老家是哪里的,每月收入怎么樣,生活有沒有保障,問得特別細。”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李維川表示,到現在仍然感覺像做夢一樣。“當時,總書記說‘發展公共交通是現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我那時候就立志要在祖國建設中干出一番成績。”囑托在李維川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
李維川就職的中鐵十四局高度重視產業工人的培育和使用,通過農民工夜校、技能競賽、委外培訓等途徑為產業工人搭建成長平臺。李維川借助企業提供的平臺不斷提升業務素質,最終得到了充分認可,2018年,他從一名產業工人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
“做盾構機潛行的‘眼睛’”
據李維川介紹,盾構機從始發井出發,在各種復雜地層中掘進,期間,要在漆黑的地下轉彎、上下坡、穿越風險源,最終精準地從預先設定好的接收井破土而出。
中央電視臺采訪李維川(隧道公司 供圖)
“這個過程就像人走夜路,要想讓盾構機精準地到達既定位置,唯一支撐的就是我們提供的實時測量數據,因此常說‘測量員是盾構機的眼睛’。”
“以前的地鐵,都是上行線和下行線一左一右并排著的,而我們建設的北京地鐵8號線這一段,是一上一下疊起來的,而且盾構機一直在300米的小半徑曲線上掘進,沉降控制難度特別大,在全國地鐵施工中是第一次,沒有任何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據李維川回憶,北京地鐵8號線建設過程中,盾構機還要穿越1700余戶居民所在的明清胡同區,房屋主體脆弱,對測量精度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
剛參加工作的李維川在老師傅的帶領下,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測量知識,經過300多個日夜對測量精度的提升,最終,盾構機實現精準接收,地表沉降僅控制在6毫米以內,老舊民房區沒有一處開裂和變形。
從事盾構測量工作的十年間,李維川投身于全國多個重點工程建設,一共完成了16條盾構隧道的測量任務。
他參與建設的北京地鐵14號線曾“零沉降”下穿既有地鐵1號線,工程獲得北京市政基礎設施竣工長城杯金獎;鄭州地鐵5號線施工中,曾實現72米長的盾構機在半徑僅350米的曲線上順利掘進;鄭州地鐵12號線成功實現1.34米貼身下穿運營車站,施工難度國內罕見。
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在鄭州地鐵5號線工作時,項目使用的是國外進口盾構機,有一次,盾構機導向系統出現問題,李維川及其團隊用盡各種方法都沒能找到原因,只好邀請國外技術人員指導,可國外技術人員不僅費用高昂,且在調試時嚴禁中國技術人員旁觀學習。
中央電視臺采訪李維川(隧道公司 供圖)
“雖說干了很多項目,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是在盾構施工關鍵核心技術上還是受制于國外,心里很不好受。”
為了爭“技不如人”這口氣,這些年里,李維川除了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們學習之外,還扎根施工現場,反復實踐論證,十幾本筆記已被翻看得“破爛不堪”,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參數、問題及解決方法,此外,李維川還有個隨身攜帶的硬盤,存著300多個GB的學習資料。
“這些都是我的工作‘寶典’,遇到同類的問題,我總能從上面找到答案。”李維川說,“現在想想,如果再出現當時那種問題,我會在短時間內排查并解決掉。”
在不懈努力下,李維川成功考取工程測量工三級(高級)證書和一級注冊建造師證書。如今,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測量骨干,李維川經常會被邀請到各個工地參與測量指導。
十年間,李維川見證了國家盾構裝備的發展歷程,從依賴進口、國外技術封鎖,到掌握核心技術、實現國產自有,從小直徑到大直徑,實現穿越“江河湖海城”的全覆蓋。
“測量工作很辛苦,但是回頭看看自己參建的一條條隧道,覺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李維川整裝待發,向著下一個目標發起沖刺。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