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梯 請注意安全。”“請勿靠近護欄,當心墜落……”在中鐵十四局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施工現場,當有人員上下樓梯、進出基坑或靠近基坑護欄時,自動播報警示語音就會及時響起。
基坑施工現場(陳麗君 攝)
這是該項目通過信息化、智能化精準管控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進場以來,該項目始終將信息化和智能化作為智慧工程施工的兩個重要抓手,通過施工過程的信息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實現了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和實時監督。
濟南黃崗路穿黃隧道項目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水下隧道,工程全長約5755米,其中盾構段長約3290米,采用一臺直徑達17.5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掘進。
“當前,我們正在加速推進基坑建設。基坑全長161.9米,最寬處達28.5米,最深處達32.9米,采取明挖順作法施工,開挖土方量達10.56萬方。”據項目負責人周祥介紹,為確保施工安全,他們在基坑出入口及基坑護欄處設置20余處自動喊話系統,提醒作業人員注意安全。系統采用太陽能發電板發電,起到安全警示作用的同時又節能環保。
全自動化測量機器人(胡安江 攝)
利用信息化手段也是該項目將安全管理觸角延伸到現場作業面的一項有力舉措。他們引入鋼支撐伺服系統,實時監測鋼支撐軸力、位移、溫度等數據,并無線傳輸到云端,實現遠程監控與安全預警;采用降水自動監測平臺自動監測觀測井水位,數據可通過5G方式傳輸至云端并自動生成水位數據曲線,實現安全生產可視化、智能化。
此外,他們還自主研發了全自動化測量機器人,對基坑區域各目標監測點進行三維坐標全天候測量,及時、準確地反饋監測數據,使技術管理人員獲得基坑周邊環境變化的第一手動態數據,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通過一系列信息化輔助設施的運用,我們不僅極大提高了項目質量管控標準,還讓項目的施工安全更加可靠。”該項目書記薛正生表示,他們還通過大氣PM2.5監測系統、在施工現場圍擋處設置噴淋設備等措施,使施工現場大氣質量滿足節能環保的標準,推進工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據了解,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是濟南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標桿性工程,是濟南市跨黃通道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建成后,將實現濟南主城區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互聯互通,促進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