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打印技術攤鋪后的路面(李立偉 攝)
“路面‘3D打印’技術,可以將路面攤鋪精度精準控制在毫米級。”3月4日,在中鐵十一局四公司京港澳改擴建工程4標項目施工現場,項目經理苗濤指著正在進行的路面瀝青攤鋪施工說。只見,貨車將水泥倒入一輛黃色攤鋪機車斗中,水泥經過螺旋旋轉散料后,隨即“吐”出,并被均勻“熨平”。“這臺智能攤鋪機設備,最寬可以攤鋪12米,長度可以隨時調節,可以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精準控制攤鋪的厚度和坡度。”苗濤說。
京港澳是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其中,湖北北段改擴建工程是目前湖北省工程規模最大、投資金額最高的單一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投資規模約216億元。該項目承擔了湖北段4標段一期18.7公里的土建、二期35.9公里的路面施工任務,包括路基、路面、橋梁、交通安全設施、綠化及沿線設施工程等。
路面瀝青施工(譚志博 攝)
為把該項目打造成湖北高速改擴建的標桿工程,項目部在此進行了多項智能建造的嘗試。苗濤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攤鋪機設備一經問世,便首次在該項目上使用。該設備具有BIM應用、三維空間定位、自動控制三大特點。7種智能元件組成機械“大腦”控制施工,運用BIM建模、三維空間定位、自動施工控制等技術,不僅可以快速、精準的計算出各層所需的方量,建立三維控制網,還能通過光學定位,與設計數據對比,自主完成修偏。苗濤介紹,該設備不僅可以減少施工人員和人工測量誤差等,還可以提高20%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每100萬平方米的攤鋪量還可以降低50萬元的材料成本。
智能攤鋪設備只是該工程智能建造的一個縮影。項目部已經將傳統的臨時站場變成了現代化的智能建造的試驗場——一個占地160余畝的智能建造基地,該基地集成了鋼筋集中配送中心、混凝土配送中心、智慧梁廠、小型構件預制中心、工地實驗室、水穩站、瀝青站等,原先的露天施工變成工廠制造,一個個預制件、零部件做好后可以直接運送現場組裝,曾經的現場作業逐步變成了辦公室里的遠程操控。
該標段有106座涵洞,全部采用裝配式施工。“涵洞的側墻、頂板等部件在基地做好后,運到現場,像拼積木一樣進行拼裝。”苗濤介紹,傳統的現場現澆施工方式需要1個月左右,裝配式施工只需要7天,不僅節約了工期,也大大減少了對既有高速線路安全行車的影響。此外,產品的外觀、質量也要優于現場現澆,還能避免了現場施工帶來的污染。
已經主體完工的新建孝感東互通(譚志博 攝)
智能化建造助力之下,該標段一期土建路基土石方、涵洞等已基本完工,全線控制性工程——孝感東互通已率先完成主體施工,比計劃提前了3個月。目前,標段300余名施工及管理人員正在為智能建造“新京港澳”而奮戰在一線。其智能建造經驗多次受到交通運輸部、股份公司、地方政府和業主單位的表揚,吸引了相關單位的現場觀摩和學習。
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擴建工程,起于孝感市大悟縣九里關,與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段對接,止于武漢西樞紐互通銜接京港澳高速公路與滬渝高速公路共線段,全長158公里。項目建成后,將由目前的4車道變成8車道,進一步緩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壓力,暢通南北交通大動脈,強化武漢市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