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浙江舟山金塘管片廠,數智化生產線不僅保障了管片的生產質量,也提高了管片生產效率和精度,為高標準建設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提供了堅實基礎。
該數智化管片廠只是中鐵十一局貫徹落實中國鐵建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鐵建旗下的“領軍企業”和國務院國資委“標桿企業”,該集團緊跟數字化發展趨勢,智慧賦能施工生產、裝備制造,并在施工一線廣泛應用,實現了降本增效、安全生產等目標。
深江鐵路“鯤鵬號”盾構機刀盤下井(馮亞杰 供圖)
聚焦前沿技術領域科技研究,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步伐,引領大直徑盾構隧道建設行業技術進步與發展。該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大盾構隧道智能建造實驗室,重點開展復雜地質大盾構隧道全過程、全流程、全場景智能建造技術體系研究,智慧盾構管控、復雜條件下盾構超近距下穿既有線、極限狹小空間大直徑盾構快速解體技術等3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在多個項目廣泛應用。據介紹,該集團城軌公司盾構安全掘進里程已經超過700公里,甬舟鐵路、深江鐵路、成渝中線等超大直徑盾構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該集團漢江重工公司研發制造的千噸級高鐵箱梁架橋機“昆侖號”、大跨度伸縮式移動棧橋、智能隧道襯砌臺車等智能裝備廣泛服務于國家重點鐵路項目,在國內30多個城市完成極端工況建設任務;橋梁公司現代化“智慧梁場”“智能化高鐵軌枕生產車間”已經成為高鐵項目的“標配”,實現了預制梁場、軌枕制造生產有序、高效率、低成本的全過程智慧管控。三公司全國首創本鄰兩線鋪軌機組減少勞務人員60%,鋪軌施工效率提升40%;四公司智能攤鋪機設備可實現路面‘3D打印’技術,將路面攤鋪精度精準控制在毫米級;電務公司高鐵接觸網腕臂智能化生產線的產能為人工預配的5倍,單套腕臂預配成本卻僅為人工預配的一半。
施工人員使用智能群吊進行長鋼軌卸車作業(彭特 攝)
此外,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二襯智能信息化澆筑臺車、隧道二襯多功能雷達檢測車、仰拱自動振搗整平機械手、隧道巡檢機器人、智能群吊等一大批智能設備,拌合站一體化管理平臺、CIS信息化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智慧云砼”小程序、鋪架綜合管理調度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在基層一線成熟運用,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未來將是‘基礎性工程’,是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主要方向。”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志明介紹,中鐵十一局將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動搖,聚焦基層難題,開展務實研究,多出“接地氣”的實用性成果,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數字技術、智能裝備等在項目一線落地應用,以科技賦能企業提質增效、傳統產業升級。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