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討論的課題是‘鋼軌探傷模型’技術,我先來講一下課題進展情況……”近日,在中鐵二十五局四公司質檢中心創新工作室研討會上,組長杜敏君正手持簡易模型向眾人講述研發進展、解答技術難題。
工作室成員在進行橋燈檢測(樊濱濤 攝)
開展技術攻關課題40余項、獲得專利18項、參與廣西重大科技項目、助力該中心成功申報“專精特新”企業……自成立以來,該創新工作室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技術“新高地”,釋放企業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該工作室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用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該工作室的座右銘。針對檢測中遇到的技術難點,立項研發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該工作室自研安全網耐沖擊試驗裝置、耐火性能試驗機等試驗檢測用裝置裝備,從設備購置方面與市場價相比,節省了120余萬元,在投入使用后還申報獲得了“槽道燃燒資質”,并承攬了對應檢測任務,實現了研發、應用、收益的綜合發展。此外,工作室團隊研發的巖溶處理效果檢測技術、外加劑復配、鋼軌探傷模型試驗裝置等技術,紛紛成為企業效益增長點。近兩年來,該創新工作室先后通過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累計為企業增收節支近千萬元。
該公司質檢中心創新工作室既是先進生產力也是員工能量站。除日常科研外,成員能力提升是工作室常態化任務。該工作室搭建了低應變檢測基樁系列模型、鋼軌探傷模型等多個實景建筑模型,為員工檢測技能提升提供練習平臺。
“這次南玉鐵路鋼軌探傷,試一下我們新研發的鋼軌探傷模型,看下效果如何。”鋼軌作為鐵路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關系著列車能否平穩運行,因此鐵路開通前,必須給鋼軌做一次“體檢”。為了提升“鋼軌醫生”的探傷水平,該創新工作室通過歷次現場檢測經驗,研發了鋼軌探傷模型。該模型通過模擬鋼軌近表面線面狀裂紋的缺陷,彌補了普通鋼軌模型近表面線面狀裂紋不足的問題。在先進教學設備的幫助下,創新工作室成員紛紛化身檢測達人,成功完成了南寧地鐵1至5號線、貴陽地鐵1、2號線、南玉鐵路、柳州鐵路樞紐等工程的鋼軌檢測任務。
該創新工作室還發揮工程單位實訓優勢,開展校企合作,同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搭建聯合教學平臺,開辦鐵路試驗人員培訓班,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內培外培相互補充、理論實操互相結合的“立體化”培訓,為工作室成員加油充電。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