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濟南高功率芯片廠房迎來了價值幾十億元的第一批生產設備,這預示著山東省內首個具備投產條件的電子芯片類廠房即將投入使用。
面對體量大、技術難度高、地質復雜、工期緊的難題,他們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地基和主體施工,為盡早結束山東“缺芯少屏”的歷史打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zhàn)。
而這場攻堅戰(zhàn)的組織者正是中鐵十四局建筑公司濟南高功率芯片項目經理孫聞。
十年積淀 厚積薄發(fā)
濟南高功率芯片生產項目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主要為年產36萬片8英寸硅基功率和12萬片6英寸SIC功率器件的工業(yè)廠房。
項目一期一階段工程占地230畝,共由11棟單體組成,建筑面積11.6萬平方。其中,最大的8寸晶園廠房長172.8米、寬 109.8米、高 35.4米,單層建筑面積相當于2.6個足球場。工程采用混凝土框架和鋼結構施工,僅混凝土用量6.4萬立方,鋼筋用量9000多噸,主體工期只有6個月。
孫聞一米八三的個頭,平時言語不多。畢業(yè)10多年,他到過內蒙古、江蘇、沙特和云南等多個項目,從技術員干起,一直到執(zhí)行經理。2018年10月,他回到濟南,擔任高功率芯片生產項目經理。起初,他心里壓力重重,擔心干不好。但他橫下決心,“既然組織信任咱,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也一定要把它干好”。從云南返回濟南的路上,他隨身帶了一些芯片廠房施工的資料,在飛機上不停地查閱著。下機后,為咨詢一個細節(jié)問題,他打了1個多小時的電話,竟然忘了來接機的妻子已在機場外等了半個多小時。
“樹林、魚塘、莊稼地”,這是孫聞和技術員劉振、王敦武第一次見到的施工現(xiàn)場。王敦武笑著說,“方圓十幾里沒有一戶人家,周邊連一條像樣的小路都沒有。一到這里,我的心涼了一大截”。
初期,他們3人每天扛著儀器穿梭于樹林、魚塘和莊稼地里,放線、測量、勘察、清苗,一天下來要走3萬多步。累了就直接蹲在地里歇一會,渴了就喝一口自帶的涼開水。這里臨近黃河,風沙多,一說話就滿嘴沙子。有一次,忙于勘測的孫聞臉被樹枝劃破了,浮土吹到臉上疼得他直咧嘴。同事勸他去醫(yī)院處理一下傷口,但他只是簡單地抹了點藥膏,繼續(xù)堅持工作。王敦武說,第一次來現(xiàn)場,時值中午想吃頓飯,開車1個多小時也沒找到吃飯的地方,之后只好拿餐盒帶飯吃。
就這樣,經過1個多月的實際勘查,他們基本掌握了當地的地質情況,順利完成了前期的測量、征遷和清表任務。
為做好項目前期策劃,孫聞主動帶隊到中建等先進單位、項目取經學習,開闊視野,并積極參與項目的可研立項和設計優(yōu)化,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施工經驗融入到項目設計中,為日后加快施工進度打下堅實基礎。
提速提效 創(chuàng)造紀錄
高功率芯片生產廠房對地基的要求非常高,微米級震動控制甚至需要把飛機起落震動的影響都考慮進去。
剛進場時,孫聞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地基問題。因工地距黃河只有3公里左右,地下水位特別高,小汽車走一趟都能軋出一道水轍。總工張琪說,“這是典型的液化地質,高水位、高填方,處理起來比較復雜”。
從2月中下旬過完春節(jié)到地基處理完,業(yè)主開出了3個月的時間。
定方案、上隊伍、進設備、進材料……算著算著,孫聞驚出一身冷汗。
處理問題才是解決焦慮的最佳辦法。孫聞立刻著手組織技術人員收集和查找資料,同時多次邀請地質專家來項目考察、論證,制定出了“止降水+填土+分層強夯+靜壓管樁”的技術處理方案。
2019年3月15日,工程正式開工。孫聞馬不停蹄地組織了300多名工人,調集了12臺帷幕機、6臺靜壓機、4臺強夯機、100多臺渣土車,晝夜施工,掀起了地基處理的大會戰(zhàn)。
項目前期,為方便與業(yè)主對接,項目部員工大都住在遙墻機場附近。開工后,在建家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孫聞索性將被褥搬到了施工現(xiàn)場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研究圖紙、改進技術方案、協(xié)調各種資源,每天都忙到深夜。
4月13日凌晨,剛剛入睡的孫聞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喂,孫總,前方土源告急,晚上可能要斷土了。”工區(qū)長劉漢慶急促地說道。原來,由于項目靠近引黃干渠,場地低洼,土資源十分匱乏,65萬立方的填方土需要到外地協(xié)調調入。孫聞明白,斷土一晚就意味著1天近1萬方的填方不能完成。他二話沒說,趕緊披上衣服,驅車40多公里來到歷下區(qū),緊急協(xié)調土源,保證了施工需要。
截至5月30日,他們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24萬延米的止水帷幕,65萬立方的回填土、3200顆長度達39米的高強度管樁和17萬平的強夯任務,230畝地的地基處理任務如期完工,創(chuàng)下了30天完成2435顆高強度管樁樁基作業(yè)的省內施工記錄。
業(yè)主驚嘆地說,沒想到你們的速度會這么快。
求穩(wěn)求新 堅定奔赴
6月初,主體結構施工陸續(xù)展開。
11個單體、11.6萬平方建筑面積、13萬方混凝土、1.55萬噸鋼筋量……這些都要在6個月內完成。
技術標準高出國家驗收標準的4倍,潔凈度最高達到普通手術室的10-100倍,一次性澆筑表面平整度達3mm/3m……對于孫聞來說,攻克每一項難題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一次性調入了5500噸盤扣腳手架,相比于傳統(tǒng)腳手架,工效提升接近1倍;在兩個鋼筋主加工區(qū)各安裝1臺5噸級單主梁門式起重機,并購進了4臺鋼筋切頭機和3臺高速鋼筋調直彎箍機一體機,使鋼筋加工速度比傳統(tǒng)工法提高了5-6倍。
孫聞不斷強化資源和技術投入,采用新工藝、引進新設備,開展了“千人百日大干”,實現(xiàn)了8個月完成6億產值的目標。
為達到“廠房的潔凈度等級要達到普通手術室的10-100倍”的要求,項目部在主體施工階段,采用了較為先進的華夫筒施工工藝。
當時,整個工程下來需要華夫筒25000多個,但生產華夫筒的廠家全國只有浙江臺州一家企業(yè),貨源始終比較緊張。
2019年9月20日,工地上的華夫筒只能撐15天。如果貨再到不了,現(xiàn)場的300多名工人就會窩工。
“關鍵是工期耽誤不起啊!”孫聞急得坐不住了。“實在不行,我就跑一趟臺州,和他們的公司好好談談。”他和書記張魯峰商量。
第二天下午4點,孫聞坐上了濟南飛往臺州的航班。本來只需要2個小時的航程,因遇上臺風久久不能降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瞬間侵沒了飛機。孫聞回憶,短短15分鐘,他們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有的雙手抱頭蹲下,有的緊張得大聲叫喊。
安全落地的那一刻,孫聞一身冷汗,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機場的。迄今為止,每當踏上飛機他仍心有余悸。
但路途的驚險絲毫沒有影響孫聞向目標奔赴的堅定。在臺州的3天,孫聞緊盯一線并和廠家一起想辦法加緊調配原材料、調整加工工藝,最終保證了華夫筒的正常供應和使用。
鋼屋架位于晶圓廠房的3層,高25米,長144米、跨度71.2米,由14榀主行架組成,整體覆蓋面積超過1萬平,總重量達到2400噸。受場地限制,傳統(tǒng)的高空原位拼裝和懸挑安裝技術都不能達到要求。
孫聞組織技術人員提前1個多月進行技術攻關,創(chuàng)新采用400T履帶式起重機吊裝后進行頂推MGB滑移技術,僅用了37天便提前完成吊裝任務。最終,該技術獲得了國家QC小組成果一等獎。
由于吊裝難度大、安全風險系數高,孫聞幾乎每天都盯在現(xiàn)場。期間,妻子兩次生病住院,他都是委托護士照顧,晚上到醫(yī)院看一眼,送點吃的便又匆匆趕回工地。
2019年12月4日,濟南市2019年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議活動走進高功率芯片生產項目。
這一天,孫聞第一次想起了回家看看,來濟南1年多了,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他想把這個消息親自告訴妻子, 告訴家里所有的人。
務實擔當 以人為本
每天晚上5點的工程例會,每周三晚6點的工作量化會,定期不定期的現(xiàn)場抽查,孫聞就像一顆螺絲釘一樣緊緊地“鉚”在了工地上……
對自己苛刻、對職工和當地群眾關心入微,是項目員工對他的一致看法。
9月的一天,財務部史廣玲剛放下孫聞打來的要上報一個緊急材料的電話。班主任老師電話里又急促地說:“快過來一趟,孩子發(fā)燒了!”
史廣玲說,“當時我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和孫總請假,要不就讓孩子撐到晚上?”思來想去,她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撥通了孫聞的電話。“趕快去吧,孩子的身體要緊”,電話那頭傳來堅定的語氣。
附近濟鋼農場十幾年未檢修的水塔壞了,十幾戶留守老人吃水成了問題。
了解情況后,他立即安排專業(yè)人員對水塔磨損嚴重的墊片、螺絲挨個兒進行了排查、更換,并對農場大門坑洼不平的路面重新進行了修補平整,保證了老人們的用水和出行安全。
為此,老人們還特意托居民王振山大爺來項目部表達謝意。
對職工的愛,源自于他的內心,融入于他的管理理念。他常說,“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和效益。”為了職工和企業(yè)的安全,疫情期間,他以“點對點”的方式派車把河南、東北的幾百名工人接回項目;為了職工和企業(yè)的安全,他大力推進了新型智能化管理,依托大數據中心加大對現(xiàn)場文明施工的監(jiān)管;為了職工和企業(yè)的安全,他打造出移動式VR+安全教育培訓館,提升了項目的安全意識,為職工營造了一個和諧、安全、優(yōu)美、健康的工作環(huán)境。
如今,工程即將交付使用。再次凝望著曾經奮戰(zhàn)了1年多的施工現(xiàn)場,孫聞感到每一處都很親切。一幀幀力克坎坷、穩(wěn)步創(chuàng)新的鏡頭點亮了孫聞的十幾年的職業(yè)生涯,未來,這個以“速度、創(chuàng)新、實干”為題的故事還將繼續(xù)鏗鏘落筆、娓娓道來……
孫聞(左)在施工現(xiàn)場工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