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底,我從湖北“穿越”到成都,再坐汽車轉往項目,灰色平整的混凝土路面漸漸消失,城市被拋在身后。道路開始顛簸,坑洼的磚紅色土路伸向遠方。接近美姑縣樂西項目駐地時,已經是我在大巴車上的第十個小時,路兩邊滿是落石,在這里,滑坡、泥石流十分常見。
山,眼前、身后全是山,這就是傳聞中的大涼山。這群人,甘愿奔赴一場無人愿去的地域,隱身于繁華之中,在這里修建樂西高速公路,他們為什么而來?又改變了什么?
輾轉到達項目駐地時,天色已晚,我在廚房看到了這些未來的同事們。眼前的這群人,就是樂西項目的建設者。“90后”居多,他們話不多,講話聲音不高,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他們也刷抖音也玩王者,會追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那一天,我還沒把這些“90后”和“國家建設者”連在一起。
很快,我來到中鐵十五局一公司承建的樂西高速大涼山2號隧道。那些稍顯稚嫩的面孔不見了,一群穿藍工裝和反光背心的年輕人從高高堆起的鋼材中向我走來,笑容在陽光下鋪展。黑漆漆的隧道之中,轟隆隆的鉆機聲回響在山間,他們在四射的電焊花中穿梭,在泥漿里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在洞頂噴涌的水柱里渾身濕透,在開挖的轟鳴聲中沖在最前。
勞累一天,晚上休息時,他們播放起陣陣輕松愉悅的純音樂,歌曲間穿插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們也跟著哼唱,詢問得知是項目曾組織的大合唱曲目。遠處,群山靜默。安靜的雨夜,我仿佛穿過半個世紀的時光機,想象老一輩隧道人也曾同樣年輕的面龐。
這不單是一場新老隧道人的青春與堅守相逢,也是新時代的“90后”找尋使命與初心坐標的旅程。
這群修建樂西高速的年輕人,有人也曾經迷茫。在這深山里,物質條件不好,精神需求怎樣得到滿足,日復一日的生活里總覺得少了點兒什么。
這個問題,我問了我們項目書記,書記給了我完美的答案。“險山惡水聽調遣,英雄面前無難關”,大手一揮,一臉豪邁。書記還告訴我,通車了,山里的百姓出行方便了,心里踏實滿足,每個晚上都能睡好覺。
年輕的同事們也想尋找這樣的“踏實滿足”。
他們生長在衣食無憂的年代。上世紀90年代生人,各種信息、知識、技術以及思想豐富的涌入與交流,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并開闊我們的眼界,同時我們又受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五千年的洗禮,它們相互交流溶解,造就了我們開闊又淳厚的獨特氣質,我們身上多了更多的自由。然而這大山深處,則是中國的另一個樣貌。
這里依然貧困,山里人靠交易自家的牛羊、土豆等農產品維持生活,許多家庭直到這兩年,才擁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學校里一共只有兩三臺電腦,供老師輪換著使用。學校嚴重缺教師,孩子們對山外的世界充滿好奇。
大山里的生活已然被高速運轉的時代甩在身后。而全長152公里、時速80公里的樂西高速公路,承載著涼山百姓的期待與向往:更早脫貧、更快致富、更好的教育、更便捷的醫療、走出大山的夢想……
在平均每天3米的隧道掘進中,我聽到了樂西項目的建設者心里的聲音,他們從滿足自我享受的小時代逆行來到大山深處,一個個年輕的個體就這樣與大時代相連。城市中的車馬喧囂、燈紅酒綠,通通匯入大江大河,奔騰向前。我也選擇加入。
項目部有個彝族阿姨,我時常與她聊天,“我沒上過學,不認識字,外出打工好多地方都不要。”她用蹩腳的普通話與我講起自己生活經歷,她說,以前她常常清早或深夜坐在門口發呆,希望能夠找到使家庭擺脫貧困的出路。而如今的工作一年下來至少也有4萬的收入,與之前不知道怎樣才能減輕生活負擔相比,現在看到了希望,感覺生活有了盼頭和勁頭。我在旁邊聽著,心底也覺得驕傲。
一大早,阿姨就將項目部辦公區、生活區的垃圾清掃干凈,將會議室桌子擦得锃亮,等到大家上班時見到的就是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
我拿著相機翻看著同事們留下來的照片,原來大家從來到這個地方時便已經開始了他們的征程,除了為當地的彝族同胞提供工作崗位,書記還帶著項目上的年輕人去往了蘇洛鄉,“臉盆:4分;小袋洗衣液:4分;大包洗衣粉:8分;電熱水壺:12分……”在蘇洛鄉“奮進超市”門口,張貼著一張積分兌換表,村民可通過環境、個人、家庭衛生改善、勞動創收提高、個人收入增加等多個維度獲取積分,收集到足夠的積分后,便可從“奮進超市”中免費領取生活物品。項目已經兩次深入蘇洛鄉為“奮進超市”捐贈米、面、暖水壺、洗衣機等生活物資,第一次是2020年5月,第二次是2020年10月。
超市剛開門,幾個彝族同胞拿著各自的積分表,到“奮進超市”領走了牙刷、牙膏、茶壺等物品。大家都為他們高興。
在大涼山間,這群“90后”找到了心靈和精神的支點,“奮斗不只為自己,還為了想走出大山、更快致富的百姓”。
去往依噶村開展“以購代捐”扶貧活動的路上,我與項目部的幾個青年同行,越過雨后的落石、深坑、泥潭,我們乘坐的越野車是山路上的“獨行者”,車輛越往上走氣溫越低,穿著短袖的我被風吹的直咳嗽,大涼山的路太難走,我被顛吐了,站也站不起來。一旁幾個嬉戲的孩子主動與大家聊起天來,得知我們是來修高速公路的,忽然他們站得筆直,舉起小手對著我們敬了一個禮,一個純真而又簡單的敬禮讓大家心里既感動又心疼。再上車大家都很安靜,我閉著眼,心里依然琢磨著為什么同是“90后”,他們卻愿意逆行,面對如此偏遠的地方仍然前赴后繼?
他們又聊起了工作上的事,過了一會兒,有句話從耳邊緩緩傳來,“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完成,你看這些小朋友多艱苦,大家都不愿意來,這個國家會好嗎?”
我一睜眼,看著窗外被風吹地彎腰的花,找到了答案。
這句話,擊中了人們內心的柔軟處。這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傳統圓滿,而是與千千萬萬的人產生連接,心有回響,無問西東。他們的逆行是為了盡快修好樂西高速,把村里的人帶出大山,把貧困甩在身后,讓更多的人奔向美好生活,早日實現鄉村振興,將人生的意義與國家命運相連,才能體會到生命里真正的圓滿。
“小何,走,今天去鎮上的小學。”聽到書記的聲音,我連忙跟了出去,去學校干嘛,“咱們給學校捐文具了,學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六一慶典。”書記解答了我的疑慮,隨車到了學校,慰問活動中,書記將筆記本、文具一個個送給孩子們,給堅守在山區學校的教師也送上了跑步機等健身器材。孩子們用歡快的舞蹈和甜美的歌聲感謝項目部送來的禮物,“我代表佐戈依達鄉中心學校全體師生向你們的真誠愛心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的到來讓我們倍感溫暖!”主持臺上,校長慈祥的臉上掩飾不住的激動,一個女孩往書記手中送上了一面錦旗,“謝謝叔叔,以后我長大了也要像你們一樣建設祖國”,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我慢慢地融入這里,也希望能為她們做點兒什么。
“小何,去不去敬老院。”“小何,西昌有疫情了,我們去捐物資。”“小何,學校又邀請我們過去參加活動啦”……我拿起相機,連忙跟上他們的腳步,我的身上也穿上了藍色的工裝。在樂西項目待了兩三年,現在正值雨季,早晨霧氣彌漫,我看對面的山,時隱時現。我看身后的項目部,這群“90后”沒穿工作服,在各自辦公室忙碌著,他們的笑容里充滿力量。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