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了!如果不是親身體驗,真不知道一個建筑工地的安全防護如此重要。”在滬蘇湖VR虛擬體驗現場,作業一線工人們著實為眼前的“危險”捏了一把汗。這是南潯制梁場工人小劉戴上VR眼鏡進入防護未到位的施工場景后發生的驚人一幕,也是中鐵十五局滬蘇湖項目智慧管理一個縮影。
滬蘇湖鐵路起于上海虹橋站,止于湖州站,正線全長163.708公里,建成后將成為連接上海、蘇州、湖州等長三角核心區的重要鐵路運輸通道,對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和蘇南地區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由該集團負責施工的線路全長32.631公里,主要施工任務含特大橋梁1座、高架站1座。其中,南潯高架站為2臺5線,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
“安全大于天,但時間一長,安全防范容易麻痹!”該項目安全總監賈俊華介紹,引進VR虛擬系統的目的是通過模擬“危機四伏”的作業環境,讓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如履薄冰”,繃緊安全弦,提前感知防護缺失、違章操作的危險,自覺自愿做好安全生產防護。
上場伊始,該項目就牢牢守住質量安全紅線,在推進標準化管理常態化的同時,堅持風險研判和隱患排查治理,讓雙重預防機制從墻上走到施工現場。施工中,他們還通過開展創建“樣板指引”活動,狠抓開工條件確認和工序許可環節落實,強化方案及技術交底落地,確保現場施工安全質量平穩可控。
現如今,走進滬蘇湖鐵路項目工地,映入眼簾的是整齊規范的施工機具和井然有序的繁忙作業。智能系統的嵌入,讓項目變成一個標準化管理的大觀園。
據項目經理王海艦介紹,為把滬蘇湖鐵路打造成精品高鐵、綠色高鐵、人文高鐵、智能高鐵,他們一直探索用現代科技手段全力推進工程建設的安全和高質量。在“物聯網+施工”模式上,他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工程信息化管理技術,將物聯網技術與施工現場管理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的海量數據進行項目精細化和標準化管理,讓傳統的建筑工地實現了智慧管理。
“為破解大規模施工過程中的勞務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難題,我們用這些數字化的管理手段,對項目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機、料、法、環等進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該項目一分部負責人張華說,“為了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我們還專門建造了規模龐大、功能齊全的智慧工地管理中心,吸引了周邊諸多單位前來觀摩學習。”
隨著時代發展,業主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該項目全程穿越長三角核心區和生態綠色示范區,環保優先、開工標準化是項目的最大特色。
為保障工作、環保兩不誤,該項目二分部負責人王廣輝帶領團隊,反復研究試驗,最終決定在罐頂上增加智能噴淋裝置。設備在運轉的同時大大減少了揚塵,車輛在道路行駛過程中采用噴霧降塵,為項目環保工作增設了一道“防護墻”。
作為滬蘇湖項目施工重地,南潯制梁場一直是全線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建設的標桿。據梁場負責人趙陽介紹,梁場信息化建設主要通過應用鐵路工程管理平臺和工程試驗檢測(試驗室、拌和站)智能工作系統,以及IOT、BIM、大數據、AI等技術,構建了基于4D云平臺的智慧梁場管理系統,對梁場施工生產、安全質量等進行數據的實時匯總,實現箱梁預制到架設的全面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和大型設備的實時監控檢測。
在智慧化建設方面,梁場鋼筋加工場配備了定位網智能焊接機、智能鋼筋剪切機、智能四機頭彎曲機器人、智能調直切斷彎曲機、智能鋼筋彎箍機等八臺智能鋼筋加工設備,有效控制鋼筋的下料、加工尺寸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鋼筋加工人員投入。
2021年11月12日,滬蘇湖鐵路智能、綠色、標準化建設觀摩會在南潯制梁場順利舉辦。上海樞紐指揮部指揮長孟凡華對南潯制梁場的智慧工地建設給予充分的肯定。他表示:“現場做得比較到位,希望中鐵十五局能繼續堅持高標準要求,為打造滬蘇湖鐵路精品示范工程起到引領作用。”
自開工以來,該項目先后獲得2021年度“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項目”、上海樞紐指揮部“標準化項目部”“標準化示范工點”“優秀項目經理”稱號,并連續兩年獲得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標準化文明工地”稱號。2022年,項目獲評浙江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
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項目獎牌(張萌 攝)
【責任編輯:張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