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1981年參軍的老鐵道兵,每每提起他走南闖北的筑路生活,他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精彩,諸如冬天夜里施工時看見過極光、第一次在帳篷里點爐子出的洋相等等。可是慢慢地,我對聽故事失去了興趣,故事再有趣,也不如一個實實在在陪在身旁的爸爸。
父親是一名老鐵道兵,更是一個有著近40年經驗的廚師。從小到大,父親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兩個字——忙碌。小時候,父親長年在工地上打拼,一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等我參加工作后,回家的機會也少了,和父親大多時候都是通過電話交流,雖然有時電話無人接聽,但父親總會在第一時間回電:“兒子,啥事?剛剛爸爸在食堂忙呢!”
父親是一個勤奮的人。一輩子都和 “飯”打交道。他是個老廚師,從入伍開始至今都在“飲食”相關的崗位上。每次我去食堂找他,他管理的食堂都是干干凈凈的。他說,一年到頭食堂陪伴我的日子,比你們任何一個人多,你把它收拾干凈了,不光自己看著舒服,來吃飯的員工也吃得安心。
父親是一個對待工作極其認真的人。說起他的工作,從一名小小的“廚子”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物業管理中心主任的崗位上。每次去他辦公室,映入眼簾的總是那掛滿整個房間的紅色錦旗,這不僅是政府、社區、小區業主等對他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這個人最高的肯定和褒獎!突如其來的疫情,年過半百的他,毫不猶豫沖在抗疫最前沿,每天往返于衛星路基地和總部大院。小區封閉,他就負責把守小區出入口,對不理解的業主,他耐心勸解,給他們講道理,他說:“在‘疫常時期’,我們應該響應國家號召,不給國家添麻煩,為國家出一份力。”他的付出和努力沒有白費,朝陽區政府給他頒發了疫情期間杰出工作者錦旗和獎狀。看到政府頒發的榮譽,他很平靜地說:“政府給了我榮譽,我很高興,但這一切這都是我應該做的,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永遠會沖在第一線,因為我是一個兵!”
父親是一個沒怎么讀過書的人,但是他卻認識不少的字,這得益于他鐵道兵生涯中的學習。剛開始不怎么認識字的他,就大半夜在被窩里拿著手電筒,一個字一個字地查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書寫,就這樣一直堅持至今。現在,年近六旬的父親,戴著老花鏡、捧著智能手機,緊跟時代潮流又研究起微信、網上購物了。他一會兒看看手機說明書,一會兒慢吞吞打字,雖笨拙但極認真的樣子,像極了努力學習的小學生!
如今,父親的白發已經不知在何時悄然爬上了兩鬢,皺紋長滿了臉頰。因長年累月地工作,腰部、胃炎等疾病纏身,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父親常說:“在其位,謀其政。只要一天在這個崗位上,就要把工作干好。”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詮釋了什么是責任、敬業,什么是鐵道兵的風采!
今年我也光榮地加入中國鐵建大家庭,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鐵二代”。因工作關系,我走過父親戰斗過的地方,見到了許多像父親一樣的老鐵道兵,結識了許多像我一樣的“鐵二代”。他們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是在各個普通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踏實苦干,而正是這股干勁給我帶來了無盡的感動,凈化和滋養著我的靈魂。
雖然我工作的時間不長,不那么懂得當年老一輩鐵道兵的艱辛。但從父親和他身邊的戰友身上,我體會到了他們為企業、為工作滿腔熱血,一心一意毫無怨言的付出,猶如“老黃牛”一般,從無抱怨,永遠把企業的利益排在第一位!我感受到一種奮進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和傳承的力量。而我,也萬分慶幸成為中國鐵建的“一個兵”。我將承載著父輩們的力量、勇氣、責任和擔當,繼續將鐵道兵精神延續和傳承下去,讓鐵道兵精神薪火相傳!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