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他叫萬元玖,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老鐵道兵。他是我從小學三年級起作文里無數次的主角,是我最尊敬、最崇拜的平凡英雄。
打有記憶起,父親很少在家,一年也就只能見他兩面。一是秋收時,家里的農活母親一人忙不過來,父親都會請假回來幫忙;二是過年的時候,那是我和弟弟最盼望的日子,因為不僅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跟父親呆在一起的時間久些。每當父親回來那天,我和弟弟就吵著讓母親帶我們去村東頭的公路旁去等父親。
小時候,有好幾個春節,父親需要堅守工作崗位不能回家,母親便帶著我和弟弟去父親所在的工地過年,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過團圓年。初一這天,父親帶我們去街上逛一逛,去商場看一看,城市與農村真的大不一樣,讓我感到很新鮮……每當開學之際,我總能跟小伙伴們炫耀好久在外面看到的新鮮事物,甚是得意,那時候就覺得特別驕傲,因為父親,讓我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很大,以至于新學期才剛剛開始,我便祈禱趕快放假,好再去父親工作的地方玩。
“背上那個行囊,扛起那個槍……”,這是父親經常哼唱的歌曲。在父親投身工程建設的36年,他參建的大小工程項目多達20余個。這些個工程,更像是一個個故事,每當父親講起時,他臉上總洋溢著帶著成就感的笑容,他講得眉飛色舞,我聽得津津有味。
1986年,父親轉業后的第一個參建項目---兗南鐵路讓他記憶猶新,說起來還有稍許激動:“當時我們施工條件很艱苦,基坑開挖全靠人工用鐵鍬一鍬一鍬鏟、一擔一擔挑。當時,我們6個人承包了兩個4米多深的基坑,三天三夜完成一個基坑的開挖,我們按時間完成了任務,整個項目僅一年的時間就順利完工了。”
2007年,父親遠赴國外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出發之前,他還自學法語,為今后工作做準備。我心里暗暗佩服父親,因為在我的記憶里,父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他面前好像沒有一件事情能難倒他。
父親說:“當時項目部有24名職工和130多名阿爾及利亞工友,當地氣溫偏高,與當地作業人員語言不通,但我們并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被打倒,而是如期完成了24公里線路內的橋梁廠、3痤大橋及10座涵洞的施工。”他也于2009年底順利回國。
2010年春節剛過,父親便接到調令要去新疆哈羅鐵路項目部報到。
新疆“哈羅鐵路”工程,這個建設在有“死亡之海”之稱羅布泊的鐵路,令他終生難忘。父親講述:“當時因施工線路長、氣侯環境惡劣、無人區域施工等眾多不利困素,為施工帶來重重困難。”剛剛進場時,他負責物資的運送,天不亮帶車隊出發,送一趟物資再回來已經是凌晨。“不過我們都挺過來了,所有的艱難困苦都在看到哈羅鐵路通車的那一瞬間煙消云散。”透過父親的講述,我仿佛看到那些建設者們還奮戰在沙漠中的場景。
父親參建的項目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匯聚在一起,就是父親講不完的故事。這些故事我百聽不厭,我喜歡聽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喜歡他們團結的力量。走過他們參建的鐵路、大橋時,我也像參與其中一樣的自豪。
父親有一張珍藏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人看上去年齡只有二十歲左右,他們一身軍裝格外精神。時間長了,照片不再平整,出現很多裂痕,每隔一段時間父親總是會拿出這張照片發呆好久,他總是指著照片對我說:“你張伯伯現在在哪,你解叔叔在干嘛干嘛,我們都老嘍,看那時候多年輕。”父親不禁感嘆,過去的時光仿佛一直都沒有走遠,回憶起當兵時、轉業后、參與各項工程建設、直到退休前的點點滴滴。
2008年8月,我去天津海河開啟橋項目部報到,正式進入中鐵十四局三公司這個大家庭。剛剛入職不久,便接到了遠在阿爾及亞的父親的電話,父親說:“君兒,現在離開校園進入職場,你肯定要有一個適應過程,但老爸相信你會克服各種困難,適應當前的工作。爸爸希望你把工作干好,盡快成長起來。等開啟橋通車的那一天,你會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本想要跟父親吐槽一下居住的環境,但聽到他的鼓勵,我也暗自下決心,抱著不被他看扁的心思只說了一句:“我會的。”
天津海河開啟橋于2010年7月通車,并于次年被評為“魯班獎”工程。我有幸參與建設,并為在評獎過程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為此由衷感到高興和自豪,也終于體會到了父親當時說的那些話的意義。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父親如今已經退休5個年頭,我也已經入職14載。父親的故事仍歷歷在目,父親的教誨仍縈繞耳邊。
【編輯: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