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近400個日夜的艱苦奮斗,中鐵建設西南公司重慶大河文明館項目成功攻克全國首例異形雙曲面彩色木紋清水混凝土施工難題,完成雙螺旋墻、弧形梁、傘形柱等復雜結構施工和山體治理與保護,一朵朵生態之花完美盛開,為重慶廣陽島的綠水青山畫上“點睛之筆”。
“工程建筑造型過于獨特,普通的模板施工工藝已無法實現造型需要。”該項目負責人宣志杰說。該項目87.5%的建筑結構為異形單曲及雙曲面結構,柱體造型跌宕起伏無規律可循。
為建立異型柱體模板支撐體系,項目部團隊創新使用“定位盤+背楞支撐”技術,通過雙曲面曲度數據提取、計算機三維建模、數控機床加工、定位盤安裝控制、模板拼接打磨、凹縫條及嵌面板安裝等大大小小10余個工序施工后,最終完成了傘形支撐柱、開花狀支撐柱、桃心狀支撐柱等復雜異形結構模板支設,模板安裝精度誤差在1毫米以內。
大河文明館異形雙曲面彩色木紋清水混凝土結構(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建筑結構沒有鋼筋支撐,就像人體缺少骨骼。”項目總工、鋼筋工程負責人熊俊說,為達到項目異型結構造型設計要求,一根鋼筋要進行4至5次不同曲率的三維空間折彎加工,特別是開花柱這類結構的鋼筋放樣和加工完全沒有相關文獻借鑒。為攻克鋼筋技術難題,項目部組建了鋼筋工程技術攻關小組,項目團隊深入分析模型特點,創新使用BIM技術、三維建模技術和計算機編程技術計算鋼筋的加工數據,最后再通過全數控彎弧機精準加工符合曲率要求的鋼筋,于是,現場便有了7萬余根有著唯一“身份證”的鋼筋。
“經過40多次反復試驗,我們成功讓混凝土之花盛開。”項目總工程師肖育軍表示,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執筆設計,工程采用彩色木紋清水混凝土進行施工,以混凝土拆模面直接展示混凝土本身的肌理和質感。為達到“彩色+木紋”的設計效果,項目團隊經過多方考察,積極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對清水混凝土標號、顏料用量、砂石類型、纖維用量、木紋類型等進行40余次配比試驗,反復試驗調整混凝土的色彩和質感。在經過114組樣品比對和修正后,項目部成功試配出當地泥巖顏色——赭紅色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實施效果很不錯、很藝術感。”看到設計構想成功實現,崔愷對工程建設樣板效果連連稱贊。
大河文明館項目航拍(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大河文明館工程以“生態北斗”為設計理念,形于山、嵌于地、隱于田、望于江,圍繞5座“土堆”山體環山而建,是重慶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打造長江生態文明創新試驗區的重要項目。
“我們‘治’‘施’兼顧,奮力寫好工程建設生態答卷。”宣志杰說道。該項目秉承“兩山”理念,對土堆山體進行修復和綠化,積極保護好山體原有生態,堅持“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嚴格控制預拌混凝土、防水材料、保溫材料等建筑材料綠色標準。為保護好廣陽島的山水湖田,項目部還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回收再利用,變廢為寶制作透水磚和混凝土砌塊,引入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從源頭做好河流湖泊濕地的生態保護工作。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