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鐵一院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王家河特大橋主橋合龍。這是西延高鐵全線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橋梁,也是目前國內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橋梁同類型結構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橋梁,標志著西延高鐵橋梁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節點性進展,同時也為國內高墩大跨、連續剛構同類型橋梁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經驗。
王家河特大橋主橋合龍施工現場(中國鐵建大橋局 供圖)
西延高鐵王家河特大橋位于銅川市王益區境內,全長1066.7米,為跨越王家河河谷、延西高速公路及既有鐵路專用線而設,主跨為(124+248+124)米連續剛構+系桿拱組合梁,最大墩高75米,最大跨度248米,采用先梁后拱、拱部豎提工藝,橋梁結構設計復雜、技術水平高、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
據鐵一院王家河特大橋設計負責人張蕾介紹:“西延高鐵王家河特大橋采用無砟軌道鋪設,主橋橋式選擇時考慮采用剛度較大的連續剛構加拱組合結構。但主橋受橋長、墩高、吊桿等諸多因素影響,同時施工過程中橋梁、軌道的施工誤差,運營過程中基礎沉降、混凝土徐變等因素均會對結構線形產生的影響,很難滿足軌道長波平順性的要求,如何保證最終成橋線形與設計線形一致,滿足無砟軌道對橋面靜、動態變形的毫米級驗收要求是設計的最大難題。”為此,設計團隊通過靜、動數字模型計算分析,總結徐變對橋面線形影響規律,確定無砟軌道軌面的允許變形限值,對梁拱組合結構的變形控制等進行優化設計;通過開展橋梁智能健康監測設計研究,針對橋梁關鍵截面應力、頻率、特別是位移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基于疲勞累積損傷與斷裂力學理論的評估方法重點對結構進行數字孿生技術智能評估,通過“物理對象+數字孿生+監測實時修正”模型實現橋梁全生命周期的過程跟蹤及智能控制,保證結構安全可控,提高運營質量。
自2021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建設單位綜合考慮高墩大跨連續剛構常規施工的局限性,組織中國鐵建大橋局精心開展專項方案論證,先后攻克了超大直徑高強度硬質灰巖樁基施工、超大體積承臺混凝土施工、超高矩形空心薄壁高墩翻模施工、超大結構連續梁掛籃懸澆施工等技術難題,創新采取了高墩鄰近330千伏高壓線安全防護技術、一體化全封閉掛籃安全防護技術、超大體積0號塊托架貝雷梁反力預壓施工技術、超大掛籃千斤頂反力架組合預壓施工技術,并開展C60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及應用、混凝土收縮徐變對結構應力及線形影響等10多項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研究,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評,在西延高鐵全線樹立了橋梁施工標桿。
西延高鐵線路全長299.8公里,是通往陜北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作為國家高速鐵路網包(銀)海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延高鐵的實施將徹底解決陜西省鐵路交通東西強、南北弱的現狀,對于加快完善國家高速鐵路主通道、挺直陜西高鐵“脊梁”,提升陜西省區位優勢和在全國鐵路網的樞紐地位均具有重要意義。建成通車后將大幅度縮短關中地區與陜北地區的時空距離,西安與延安可實現一小時通達,西安都市圈對陜北革命老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強化。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