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寬廣的湖面,映襯著鋼鐵長龍的剪影;綿延起伏的山巒,見證著中國鐵建創造的奇跡。
體驗“形象進度”的質感,探究“預應力”的奧秘,觸摸“光面爆破”的神奇……
一次“走進重點工程、感受鐵建風采”主題采訪,讓記者伴隨“中國速度”的鏗鏘節奏,分享“綠色發展”理念在工程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穿越“水簾洞” 實施“搭橋術”
中鐵二十三局中標的沈白高鐵吉林段TJ—6標,包括5座隧道、8座橋梁、3座涵洞、1座地道及灣溝北站相關配套工程,隧道占比高達82.3%。
“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早已習慣了和綠水為伴、與大山為鄰的鐵建人,在直線距離長達30多公里的戰線上,頂風雪、戰嚴寒,攻關鍵、搶時間,項目建設全線啟動,工程進度全面推進。
中鐵二十三局沈白高鐵吉林段TJ—6標,地處長白山生態功能區,穿越森林、森林公園等環境敏感部位,多處跨越江河湖泊,既有公路環繞又有鐵路交叉。“要建好高鐵的直線,先要克服思想的曲線,在經濟效益和環保要求發生矛盾時,必須堅守環保的底線?!边@是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沈白高鐵項目部經理田延巍堅守的理念,也是鐵建人用行動踐行的承諾。
長青隧道進口施工現場(葉劍波 攝)
長青隧道全長11.3公里,穿越8條斷層破碎帶、20處高風險區,尤其是跨越高富集礦泉水地質區域,巖體最大日涌水量達到25398立方米,生態保護和施工難度極大。
長白山礦泉水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是振興地方經濟的綠色銀行。為了保護好礦泉水地質構造,項目部充分發揮科技人員作用,采用打集中泄水孔、建立滲水盲溝、安裝環保特殊材料導管等辦法,精心實施了一場要求極為嚴格的“外科搭橋術”,將滲出的礦泉水排放到中心水溝,再經過中心水溝排放到地面,讓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礦泉水,將“水簾洞”的故事傳向遠方。
目前,黑松谷隧道作為生態樣板工程已經提前貫通。赤松隧道、長青隧道、東山隧道、黑影崗隧道等正在爭分奪秒、與時俱進。
厚植“黑松谷” 保護“母親河”
從溫泉鎮通向仙人橋鎮的一處公路橋上遙望,黑松谷隧道出口格外引人注目。隧道出口的下方不遠就是奔流的湯河水,狹窄的作業環境只能容得下一臺挖掘機作業,這種施工條件只能用“艱險”這兩個字來形容。
黑松谷隧道出口(葉劍波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黑松谷隧道出口上方土層不高,估計垂直高度也就十幾米,特別適合“開膛破肚”、爆破開挖。三分部負責人郭曉斌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當時項目部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多次研究黑松谷隧道的建設方案,就是要在保護生態環境和“開天窗”式施工之間作出選擇。
黑松谷隧道全長422.61米,全部處于淺埋地段,洞身最大埋深僅為27.3米,巖體破碎,整體穩定性差,安全風險疊加。加之隧道地處兩座大橋之間,橋隧相連場地狹窄、作業條件差、施工難度大。
為了保護不可復制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林地資源,項目部堅持科學決策,優化資源配置,精心組織施工,先后攻克嚴重偏壓、沉降量大、初支變形大、圍巖破碎等技術難題,實現了安全可控、質量穩定、順利貫通的工作目標,為后續工程建設贏得了寶貴時間。
奔騰不息的湯河發源于楓葉嶺,是一條具有紅色血脈的母親河。當年,東北抗聯將士曾在大山腳下、白樺林邊,用“洗湯子”的辦法,舒筋骨、治凍傷,強體魄、養精神,湯河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
水繞高山,路走直線。沈白高鐵吉林段TJ-6標有3座大橋橫跨湯河,同時需要跨越公路、鐵路和庫區,施工難度和環保壓力很大。建設者采用庫區低水位蓄容、水中筑島圍堰、改移河道等辦法,動態調整施工計劃,情系一灣碧水、守護美麗江河,交上了一份建設美麗中國、打造生態白山的優秀答卷。
生態修復和高鐵建設同樣重要
與黑松谷隧道建設簡陋艱苦的環境相比,灣溝北站站場建設就是一個彰顯現代化設備效率的舞臺。一臺臺自卸車穿梭往返,一處處土石方運向山下,一米米立體開挖刷新紀錄,好一幅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
灣溝是遠近有名的林區礦區重鎮,灣溝林業局生產的優質木材曾調撥到全國各地,灣溝煤礦加工的洗精煤曾遠銷到鞍鋼。為了寶貴的食用菌、黑木耳等林下資源變成不盡的財富,為了打通綠水青山連接金山銀山的通道,沈白高鐵特設立灣溝北站。站場主要工程量含土石方101萬立方米,其中挖方60.1萬立方米、填方40.9萬立方米、最大挖深超過23米,需要建設涵洞1座、站臺2座、旅客地道1座、貨物站臺1座、綜合維修工區1處。
2022年10月1日,在喜慶的鞭炮聲中,灣溝北站站場正式開工建設,時間的坐標開啟了一個新的起點,歷史的長河平添了一段嶄新的篇章。
在灣溝北站施工現場,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張興威對記者說,鐵建人堅持“建設一條高鐵、帶走一片荒涼、留下一方富裕”的目標,努力打造環保工程、精品工程?,F有運走的土石方,將來還要重新回填,生態修復同高鐵建設同樣重要。
湯河3號大橋(葉劍波 攝)
湯河3號大橋跨越渾白鐵路、公路,其中5個橋墩位于雙河電站庫區。面對大橋穿越湯河跨過公路、鄰近鐵路營運線,高空作業安全風險高、施工現場作業環境簡陋等不利條件,建設者優化施工方案,制定高空作業應急預案和鄰近營業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采用上行式移動模架方式進行施工,有效減少了對土地的占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從中鐵二十三局沈白高鐵項目部舉行入駐揭牌儀式,到赤松隧道出口正式動工;從灣溝特大橋第一座橋梁破土動工,到第一座拌合站投入使用;從第一個鋼構件交付現場使用,到長青隧道正式進洞施工;從湯河1號大橋折射的環保理念,到灣溝北站建設中勾畫的生態修復遠景……這支具有光榮鐵道兵血脈的鐵軍勁旅,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將工程的時間表刻在了大地上,把施工的路線圖變成了“沖鋒號”,充分展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抗壓”的精神風采。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