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東方的天空映出一片紅霞,在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中鐵十七局二公司雄忻高鐵山西段五標段3工區施工現場,鏟車、挖掘機來回穿梭,數十臺打樁機轟鳴著將一根根基礎樁打入地下……
河北雄安新區至山西忻州高速鐵路項目是國家重點工程,也是山西境內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于2022年十月開工建設。雄忻高鐵山西段五標3工區負責12公里的施工任務,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橋梁下部結構施工。
清晨7點,項目技術員趙嘉活動了幾下肩膀,與前來交接班的同事仔細交代了幾句,往項目部走去。
工作中的趙嘉(吳凡 攝)
趙嘉今年35歲,是土生土長的山西忻州人,從小在山里長大。自開工以來,趙嘉就積極參與到項目建設中,負責其中3公里、大約800根樁基的技術管控工作。
為把握施工黃金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工程節點目標要求,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實行24小時不間斷施工,建設者們都是“兩班倒”。因此,從晚上7點到第二天凌晨7點,趙嘉需要一直在工地上值守。
在現場盯了一夜,趙嘉卻不急著回宿舍休息。他說,734號樁基剛剛澆筑完混凝土,還沒顧得上細細梳理資料,他得回去先把資料完善一下。
趙嘉說,橋梁下的樁基雖然深埋在地下,但卻是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只有樁基穩定的話,上面的橋臺、墩柱才可能穩定。
樁號、樁基深度、直徑和沉淀物厚度、混凝土澆筑情況……每到一處樁基打孔的位置,趙嘉都認真測量、詳細記錄,生怕出一點紕漏。
傍晚6點半,頭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的趙嘉再次回到施工現場。
“735和737今天怎么樣?”趙嘉向當班的同事問道。
“735已經成孔了,需要找監理報檢,736正在鉆孔,737號墩1號樁基正在澆筑混凝土。”同事答。
“好的,你回吧,我跟進。”趙嘉拍了拍同事的肩膀,往現場深處走去。
值班的時候,趙嘉總是在現場來回地走、細細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干好技術員的活,一個是要“費鞋”,一個是要“費神”。從交班到第二天早晨,他往往能走個三、四萬步。
“打樁的話得時刻盯著,來回巡視,樁基做不好的話,它上層就都是相當于空中樓閣,沒法兒使用的。樁成了廢樁,就給企業增加了返工成本。”趙嘉笑著說:“更何況這是建設家鄉,更要拿出百倍精神,咱得把品質工程帶給家鄉父老。”
雖已進入五月,但當地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還是很低,加上常有大風,吊裝鋼筋籠或吊裝作業很難在夜間完成,項目只能先打樁,將其他工序先暫停。因此,夜晚的施工現場常常只有趙嘉他們幾個在堅守。
有人問趙嘉:“苦不苦?”趙嘉卻笑著說:“小時候在農村,交通條件不發達,想出門只能坐拖拉機到近處。現在長大了,家鄉也要建高鐵了,多幸運自己能參與家鄉建設啊,不光不苦,我心里還甜著呢,希望家鄉的高鐵能早日通車。”望著初見雛形的五臺山特大橋,趙嘉激動地說。
夜深了,五臺山機場特大橋施工現場燈火通明,旋挖鉆、吊車、挖機轟隆著趕往下一個工點。裹緊厚厚的沖鋒衣,趙嘉舉著手電筒往另一處樁基施工作業面走去,開始了新的巡查工作。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