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沒有糾錯本?放在哪里了?”父親打電話來問我。這些年來,父親一直節儉,舍不得買新本子,撿我和弟弟上高中時沒用過的糾錯本來記工程數。
“爸,沒有糾錯本了,我給你買別的新本子吧。”我想了想,連弟弟都要大學畢業了,糾錯本是該用完了。
“哦……”父親有些失落,“那你還是給我買一樣的糾錯本吧。我就喜歡這樣的本子,看了就想好好學,不犯錯。”
“好的。”我答應道。放下電話,父親的糾錯本在我腦海中浮現,并且形象愈發清晰。
父親的糾錯本封面黃棕色底,正中印著三個黑色大字“糾錯本”;內頁每頁的頁眉上都印著一句勵志語,諸如“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頁面分兩欄,左邊寬大的橫欄用于寫題,右邊狹窄的邊欄用于記錄反思。不過既定的“本子用法”對父親來說沒有“約束力”,視力不好的他常常寫一行字占三行紙,只要他喜歡,沒有老師會出來批評他。
父親非常愛惜他的糾錯本,走到哪里都帶著它。白天上工地,他把本子放在電動車尾箱里,需要的時候便拿出來做記錄;晚上回家,他靠著桌子坐,一邊擺弄計算器計算工程量一邊忙著拿筆在本子上做記錄。由于成天“風吹日曬工地躺”,父親的糾錯本個個灰撲撲、皺巴巴的。盡管如此,父親的糾錯本仍在家中一眾書本里脫穎而出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家里,我們可以翻任何圖書,除了父親的糾錯本。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偶爾能透過它“神秘的面紗”一瞥它的內容。父親初中就輟學了,從工地搬磚小工到數一數二的裝修師傅,支撐他走到現在的就是學習。建筑裝修技術日新月異,父親常常碰見他不懂的問題,那時他還要反過來叫我們幫忙。
“你教我計算這個弧形花壇的表面積”“我接到了一個以前從沒做過的工程,有一個不規則旋轉臺階,你看看這個工程量我算的對不對”……每次碰上難題,不管最后能不能接到工程,父親都會想方設法弄通搞懂它。如果我們會,他便一步步學方法,弄明白以后把演算步驟一個不落記錄在糾錯本上。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怎么算,父親干脆在地板上按比例畫出工程模型,再用卷尺量出長度計算面積。他總是這么較真,即使因為弄亂了房間被母親責備,他也還是一言不發專注于解題。等到他量出數據,豁然開朗,便跟我們感嘆聲“算蠻的也給它算出來”,接著趕緊往他的糾錯本上記數據。
父親就這么學會了一個個復雜的計算方法,學會了電腦算數,學會了CAD看圖,他積累下的一沓糾錯本上滿滿記錄著他在學習過程中克服的一個個困難,他在工程裝修之路上的一個個腳印。
如今,我“女承父業”也成為一名工程人,雖然和負責建筑裝修的父親不同,我是一名鐵建文職工作者,但也需掌握一定的工程知識,有了工程知識才能夠把宣傳報道做得更好。我常常覺得隔專業如隔山,為弄不懂工程問題而煩惱,但是一想到父親的糾錯本,我就變得更加清醒有力了。不怕困難、敢于專研、積極請教、善于總結,這是父親和他的糾錯本教給我的成長之道。向父親這個榜樣看齊,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為更加出色的工程宣傳人。
【編輯: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