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中鐵二十一局參建的西安地鐵16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通運營。
西安地鐵16號線一期線路全長15.1公里,均為地下線,設車站9座,南起詩經里站,北至秦創原中心站;其中換乘站4座(全部為地下車站),是西北地區首條采用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的軌道交通線路。中鐵二十一局承擔了三站兩區間施工任務,分別為灃東城市廣場站、灃東城市廣場站-細柳營站區間、細柳營站、細柳營站-西安國際足球中心站區間、西安國際足球中心站。
西安國際足球中心站(王洪利 攝)
由于項目規模大、工期緊等特點,建設者通過全面籌劃施工組織,實現全線第一個完成大電引入、第一個完成綠化遷改、第一個完成車站范圍內圍擋、第一個開始圍護樁施工。同時創造了單月澆筑17塊結構板的最高紀錄。
灃東城市廣場站在排水工程遷改時,管道埋深較深,采用傳統開槽施工需放臺階分層開挖、分層支護,開挖面太大,且周邊管線較多,建筑物密集,易對現狀交通造成影響,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等。為此,項目部積極與相關產權單位對接,優化施工方案,采用頂管施工工法,加快項目施工進度,圓滿完成節點任務。
針對區間隧道穿越富水砂層,滲透性好,受擾動后易液化,掘進時易出現噴涌,以及成型管片姿態上浮現象,項目部制定了“低姿態、滿注漿、輔凝固、勤復緊”的預控措施,盾構推進中采用小推力,對姿態進行緩慢糾偏,提前預留一定的上浮空間;同步注漿量經過重新計算,采用上部兩邊的管道注入,減少下部注漿可能產生的一定上浮力;根據成型管片姿態的測量,通過每3環或5環頂部開孔注入水玻璃輔助同步漿液凝結的辦法,穩固了成型管片上部空間,確保了成型管片的整體性,實現了無破損、無沉降、無錯臺、無滲漏水“四無”目標。
與此同時,項目部與天津工業大學共同研發課題《明挖基坑多功能移動作業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增加或減少單個設備功能并將設備整合于作業平臺上,可降低機械使用費用1.5倍,提高功效1.4倍,該課題2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后續再次研發人工智能創造了條件,為地鐵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盾構區間(王洪利 攝)
此外,該項目自進場以來,始終堅持文明施工常態化管理,把綠色環保貫穿施工全過程,配備專業保潔清理隊伍,嚴格執行“六個百分百”要求,對現場封閉式圍擋進行每日清潔、專人維護,現場裸土、物料劃分責任片區,土方開挖采用濕法作業,配備固定式、移動式灑水降塵設備,設置噴淋系統、車輛沖洗系統等,多次受到當地環保部門表揚,獲評“2022年度西咸新區文明工地”。
地鐵16號線一期工程沿著西咸新區總部經濟帶中軸線,串聯起秦創原總窗口、灃河金灣、西安國際足球中心、中國國際絲路中心、華僑城歡樂谷、詩經里等重要經濟、商務、文旅地標,輻射了未來大西安新的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和總部經濟聚集區。線路開通后,將對優化西咸新區空間布局,帶動新區南北聯動,加強新區內外聯通,加速融入大西安交通體系,助推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