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蔥綠掩映。七月的大巴山深處,煙霧籠罩的溝壑中,中鐵十七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十三標項目施工現場,裝載機、出渣車、挖掘機等機械車輛有條不紊行進。
西渝高鐵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昆通道和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793公里,其康渝段正線全長478公里,中鐵十七局五公司施工管段長5.458公里。施工中,該項目深入落實業主方和中國鐵建建設理念,扎實推進“一隧、一橋、一路基”工程建設,獲得各界好評。
策劃先行,“盈”在項目開工前
西渝高鐵項目(張福博 攝)
上場伊始,該公司積極貫徹集團公司“開工即決戰”的工作部署,主管領導帶隊多次實地踏勘現場,查看高升1號隧道、齊力大橋等施工工點,并對全線施工便道拓寬進行了詳細規劃部署,對擬增加的橫洞方案進行了實地比選,就拌和站高挖方及斜井口上方公路安全防護方案提出了具體要求。
“我們將拌和站和鋼構廠選址位于031鄉道旁的基本農田上,距離高升1號隧道斜井約2.2公里,距離隧道出口約1.1公里,僅運輸費用就可節約40萬元。”該項目總經濟師介紹道。
從細處算,從小處摳。建設者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對局部道路進行拓寬改造,降低成本70萬元。火工品庫選址距離出口工區2.1公里,距離斜井工區1.4公里。修筑臨河擋墻,利用斜井洞渣及便道拓寬開挖土石方進行回填,增加洞口場地面積的同時減少洞渣及土石方二次倒運……一筆筆、一件件,建設者對于降本增效的措施如數家珍,向著做“盈”項目謀篇布局,為項目節約成本達31萬元。
一次成型,“優”在工程建設時
高升1號隧道斜井(張福博 攝)
高升1號隧道斜井作為保障該隧道貫通的關鍵性工程,全長797米,無軌單車道斷面,屬于低山河谷地貌,巖層以泥巖夾砂巖為主。在高升1號隧道施工中,噴射混凝土必須落實初噴要求,即“三噴、兩刮、一掃面”,在初噴時要找平超挖部分,以提高整體初支平整度。項目在初噴和復噴時,采取平行作業,縮短循環作業時間。刮面時,以每榀拱架外露面為標準,將兩榀拱架間噴混刮平整,并在刮面完成后及時進行噴混收面,確保工程質量。
三噴、兩刮、一掃面控制工藝,是該項目技術交底的重點。這一套工藝嚴格精細落實下來,避免了過去克缺、返工的浪費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做到了一次成型、一次成優。
在高升1號隧道斜井施工現場,斜井內,平整光滑的初支面是該項目建設者踐行“一次成型、一次成優”的生動注解。一名業主方工作人員將自己拍攝的現場標準化施工照片分享在業主工作群,并配文:“十七局的高升1號隧道斜井,管理非常規范,值得大家學習。”引得大家紛紛為品質建設點贊。
信息管理,“智”謀效率提升中
高升1號隧道斜井信息化中心(張福博 攝)
該項目將拌和站物料驗收、試驗室信息系統、混凝土生產監控管理系統融合為一個智能平臺運作,數據共享、管理閉環,生產原料從到場、過磅、入倉、出倉、使用實現全周期、無死角把控,助推項目實實在在提質增效。
“在斜井298米處,氧氣含量低于19.5%VOL時,信息化監控系統會自動發出蜂鳴報警聲,我們就會馬上增設局部通風設備。”高升1號隧道斜井信息化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在隧道斜井信息化中心大屏上,人員車輛定位、施工部位和里程、有毒有害自動監測等信息自動更新,監控設備可隨時調閱任何位置的實時視頻圖像,對施工作業面實現監控全覆蓋,確保隧道鉆孔、爆破、排煙、初支等作業全面可控。
在距離斜井信息化中心2.2公里外的拌和站信息化中心,拌和站原材料進出場智能管理系統正在高效運行。原材料到場后,管理人員通過過磅影像系統、視頻抓拍系統、LED 顯示系統控制材料進場數量和質量驗收情況,并實時自動報檢。待檢驗合格后,生成“準入證”,材料才可進入指定料倉。技術人員再根據施工現場所報混凝土需求數量,提前在信息化平臺下單、出庫,確保任務單100%完成。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