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那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呀……”
七八月份,我聽著這首《鐵道兵志在四方》來到了中鐵十四局隧道公司,作為一名剛剛入職的新學員,我參加了公司的崗前培訓,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逢山鑿路,遇水架橋”,身邊的人說這是鐵道兵精神。
我是不太放在心上的。
后來,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教學組邀請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前輩來給我們講課。這位老人1983年入伍,是實實在在的鐵道兵。他筆直挺拔地站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著鐵道兵英勇、輝煌的故事:
“在朝鮮戰場上,鐵道兵以血肉之軀和頑強意志創建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在和平年代里,鐵道兵參加黎湛、京原、襄渝、通古、南疆、兗石等22條鐵路干支線建設。被祖國和人民譽為‘鐵路建設突擊隊’!”
臺下的我聽得熱血沸騰,為企業能有這樣偉大的歷史傳承而感動無比驕傲。臨近下課時,新學員們紛紛自發起身敬禮,當我抬起右手的那一刻,我才發現,鐵道兵精神是真實存在的,它就在我的身邊。
可是后來我又有了新的困惑。我是個慣會咬文嚼字的人,在我看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可以稱之為鐵道精神或者鐵路精神,甚至可以叫修路精神,為什么非要叫鐵道兵精神呢。
后來,我在一場暴雨中找到了答案。
近日,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遭遇罕見大暴雨,多條鐵路樞紐遭遇嚴重地質災害,導致多趟旅客列車受阻。中鐵十四局第一時間抽調周邊項目人員,深夜奔赴受災一線,幾百人奮戰一整夜,搶通生命通道,點燃生命的希望。這次暴雨持續時間久,波及范圍廣,中鐵十四局的救援人員始終堅守在一線,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而奮斗。在新聞媒體上,我看得了這樣一句話:“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后十分鐘,第一支進入震區的部隊,就是鐵四師第17團18連。”災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如此迅速的反應,該救回多少鮮活的生命啊。那一刻,我熱淚盈眶。
回望歷史,戰爭中沖鋒陷陣,建設中破除萬難,災情前迅疾如火,這哪一樣不是為了人民啊!逢山鑿路,是為人民鑿路,遇水搭橋,是為人民搭橋,這就是鐵道兵精神。
做好隧道人,傳承鐵道兵精神,愿我們歷盡千帆,仍然有為了人民沖鋒一線的勇氣。此時,我已經背上行囊,走向遠方。
“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