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地鐵6號線項目肥西路站施工現場,一位頭戴安全帽,皮膚黝黑,個頭中等的中年男子,不時與三名技術人員在施工圖紙上交流,冒出的汗珠沿著臉頰淌下來也渾然不覺。
“盾構掘進要適當加快,出渣工作及時跟上,隨時注意地面沉降監測,確保月度計劃順利完成。”
從南京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寧溧線到七號線,從技術員,到工程部長、常務副經理,再到項目經理,他始終堅持創效創譽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追求卓越,為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作出巨大貢獻。
他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扎根基層二十年,在地鐵施工領域深耕細作,逐步成長為群眾公認的勞動模范;他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憑借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管理實踐,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企業管理的棟梁人才,傾力為國家軌道交通建設事業奉獻青春和力量,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他曾榮獲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鐵建“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榮譽。他,就是中國鐵建大橋局二公司總經理張勝龍。
技術創新,工程創優
“每一個施工技術難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創新。工序創新,技術創新,工程才能創優。”
2015年,張勝龍擔任南京地鐵寧溧線TA01標項目經理。他堅持科技引領,成立了張勝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擁有成員13名,平均年齡40歲,匯聚了一批政治思想好 、責任意識強、專業素養高、指導能力強的技術骨干人才。
張勝龍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緊緊圍繞項目建設中心工作,突出新形勢下人才隊伍建設的主導地位,廣泛發動職工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其成果《復雜條件下地鐵區間隧道的施工技術》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地鐵車站側墻砼外觀質量控制》獲中國建筑業協會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三等獎。
盾構掘進中,張勝龍采用渣土改良技術,通過向刀盤前、土倉和螺旋輸送機內注入泡沫,利用刀盤的旋轉攪拌、土倉攪拌裝置攪拌和螺旋輸送機旋轉攪拌使添加劑與渣土混合,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實現區間施工全程無間斷掘進。
他堅持“時間占滿,空間占滿”,與技術攻關小組協同配合,及時調整施工步序,將車站一端施工調整為兩端同步施工,同時將具備條件的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同步施工,掀起大干熱潮。該項目從進場到退場僅用了18個月,工期進度領跑全線。
最終,南京地鐵寧溧線項目管理創譽創效水平顯著,先后四次被業主單位授予季度“優勝單位”錦旗,并被評為南京市標準化“文明示范工地”和江蘇省建筑施工標準化“星級工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工程”。
張勝龍(中)和技術員一起研究圖紙(柳金斌 攝)
方案優化,為企創效
“方案優化就是控制成本,降本增效。優化了方案,工作才能更細致更順暢。”
在南京地鐵四號線10標項目的施工中,張勝龍認真研究了金馬路站至匯通路站區間的地質詳勘報告,并進行實地考察和補勘工作,在專家多方面詳細論證的基礎上將1.8公里的隧道由礦山法調整為盾構法施工,并及時將三號線剛下場的盾構施工人員和設備調配過來,實現了無縫對接,對既有資源進行了充分利用。
隨著隧道工程的推進,新的技術難題不斷冒出來。軟土地層“防栽頭”姿態控制,上軟下硬地層的“防沉降”,粉質黏土地層的“結泥餅”,長達800米的地下水“噴涌”治理和長距離硬巖掘進等難題。張勝龍帶領項目團隊夙夜攻關,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保證了兩條隧道提前15天完成貫通。
同時,在南京地鐵七號線項目施工中,他帶領團隊將該項目仙新路站進行站位調整,向南平移1.5米,減少了該站北側自來水管線遷改的工程量,同時圍護樁又能大面積施工。此舉不僅節省了近三個月的工期,而且大大地節約管線遷改費用。
在盾構進出洞的端頭加固施工中,張勝龍也“大有一番作為”。以前端頭加固都是用袖閥管或者旋噴樁。由于本工程地質條件較好,他們就將注漿加固調整成單排小直徑素樁,在樁孔內灌注低標號混凝土,讓盾構機直接切削通過。既降低成本又節省工期。
精細管理,強化執行
南京地鐵七號線馬家園出入段線施工工藝復雜,涵蓋了礦山法區間、盾構法區間、明挖區間,線路依次下穿京滬鐵路上行線鐵路區、南京東編組站咽喉區、京滬鐵路下行線鐵路區等15條運行線路,其中南京東編組站咽喉區單日運行車廂達1.2萬節次,施工風險巨大。同時該區間盾構機需要在310米小轉彎半徑始發,區間全程為V字形大斜坡,施工條件嚴峻,對施工組織、管理水平要求極高。
細節決定成敗。時任項目經理張勝龍與項目黨支部書記申軍波牽頭,帶領班子成員提前籌劃,科學部署,制定了一整套全面細致、切實可行的標準化管理制度,并督促全員要學習到底,執行到位。
在一個炎熱的傍晚,掘進工班的老張滿頭大汗地把手推車往砂堆旁的空地一掀,車上的大錘、鐵釬、鐵鍬等工具灑了一地。這一幕正巧被工程部長何學強看到,他叫住老張,把項目管理要求又重復一遍,要求老張按管理辦法擺放好工具。老張一聽就急了,說:“在洞內干了一天活,出了一天汗,現場的工具擺放差不多就行了,擺放得再好,也不多給工資……”。何學強堅持獎罰制度,叫來隊伍的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當場表態支持項目部的管理要求,讓老張當場交罰款,并把撒落的工具按要求擺放整齊。從這以后,大家擺放工具更加自覺了,項目標準化、精細化管理逐步步入正軌。
在面對巨大風險中,正是張勝龍這種“面面俱到”的工作要求,盾構機在下穿“火線”時,實現了精準安全高效穿越,成為南京地鐵風險管控的經典工程案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二十年來,張勝龍兢兢業業、務實尚干,在地鐵施工中逐夢前行,他先集體、后個人,沖鋒在前、敢為人先,將智慧和汗水揮灑在了奮斗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新時代的勞模精神。
“地鐵施工是我的畢生追求,雖艱辛無比,但無怨無悔!”談及自己鐘愛的事業,張勝龍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感。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