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6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京舉辦。中鐵建設亮相首鋼園區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集中展示了一批落實綠色低碳建造理念的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和實踐成果案例,持續擦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展會,服貿會已成為深化服務貿易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今年是中鐵建設第2次參展服貿會,展區主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漫步展區,可觀、可感,游客通過大屏、沙盤和實體模型,沉浸式體驗了一場新時代建造之旅。
展區靠前位置,一座不足1米高的微型建筑物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好奇。“這是中鐵建設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綠色低碳建筑工業化體系,裝配式IRF體系。在施工吊裝過程中,僅需5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傳統現澆結構35名工人的工作量。”講解員向來賓介紹。在減少現場勞務用工數量的同時,憑借該體系兼具裝配式建造工藝和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優勢,項目還能減少近40%的建筑垃圾,綜合成本也可較傳統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降低約20%,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游客詳細詢問中鐵建設展出的裝配式IRF體系模型(中鐵建設北京公司 供圖)
在展廳里,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綠色建筑模型沙盤。作為國內首個“零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模型展示了“光儲直柔”系統采用的屋頂光伏、光伏百葉、光伏地磚和花朵風機等多類型發電設備。改造后的新聞中心,年發電量達62萬千瓦時,不僅能滿足自身用電需求,還可實現對外供電。該工程已取得“綠建二星證書”、“零碳運營區域認證標識”等認證,并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4年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建筑模型(中鐵建設北京公司 供圖)
曬著太陽降碳,屋頂變身綠色電站。在中鐵建設展區展示的分布式光伏,讓游客感受到了建筑工地節能環保、綠色低碳駐地的新路徑。在雄安地區首個“光伏+臨建”低碳運行管理試點項目——雄忻高鐵地下段7標項目部產業工人社區及管理人員生活區臨建屋頂上,鋪設了714塊光伏板,面積達1800平方米,總裝機容量399千瓦。該項目采用“削峰平谷”模式,配合一臺215千瓦時的儲能柜,波谷存儲余電,波峰并網送電。“我們應用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對發電量、碳排放量進行監測,這里每天大概能生產1800至2500千瓦時綠電,相當于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講解員介紹說,“經過測算,全年可減少碳排放量496.46噸,約等于標準煤260.14噸,種植樹木2.7萬棵。”
中鐵建設綠色低碳創新成果展示(中鐵建設北京公司 供圖)
智能運維的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實現“零碳臨建”的分布式光伏……在“‘碳’路先鋒向綠圖強”綠色發展畫卷中,詳細展示了中鐵建設加強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進一步培育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的先進案例。
全球服務,互惠共享。中鐵建設牢牢把握服貿會這一平臺,運用多種載體展示了該公司在建筑領域的綠色建造理念與服務能力。下一步,中鐵建設將充分發揮綠色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創新研發優勢,在推進“雙碳”戰略目標實現中貢獻更多“鐵建力量”。
【編輯:楊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