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隨著十四局龍門吊將重達900噸的箱梁穩穩地架設到濟萊高鐵跨瓦日鐵路特大橋76、77號墩上,標志著濟萊高鐵首榀箱梁架設成功,國內首條市內高鐵架梁施工全面展開。
濟萊高鐵是國內首條市內高鐵,濟南“米字型”高鐵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從濟南東站引出,經過歷城區、高新區、章丘區,終于鋼城站,穿越六大森林公園,全長117.5公里,沿線設港溝、章丘南、萊蕪北、鋼城等6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后從鋼城區到濟南新東站僅需22.5分鐘。
十四局承擔了濟萊高鐵5標、6標全部581榀箱梁的預制、架設和6標9座橋梁、2座隧道、6271.182米路基及框架涵、框架橋、CRTSⅢ型板式無砟道床、三電遷改等施工任務。
據十四局濟萊高鐵項目部經理鄭云亭介紹,自2019年12月開工以來,項目部在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文明施工等各方面始終領跑全線,創造了全線首個墩身施工完成、全線首座大橋下部結構施工完成、全線首家梁場完成國家認證、首孔箱梁澆筑及架設等5項第一,圓滿完成了前期建設目標,取得了工程建設的階段性勝利。
施工中,擔負全線首榀箱梁預制、架設任務的鋼城梁場強力推行標準化管理,不斷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持續創新工裝工藝,著力加強信息化建設,成功打造了“智慧梁場”。
他們引進了最新的鐵路工程管理平臺2.0系統,在省內首次將BIM技術應用在梁場建設、生產中,建立起BIM+智慧工地協同平臺,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等各方面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可視化呈現,讓每片箱梁從原材料進場、加工、箱梁生產、成品檢驗等全過程質量可追溯。
同時,鋼城梁場積極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子,在生活區、辦公區、生產區等都廣泛采用可重復利用的“裝配式”臨建、“拼裝式”工裝,避免了資源浪費,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活力。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梁場地勢高差大、拼裝場地狹小、施工作業交叉多等不利因素,十四局積極應對,統籌兼顧,合理調配人員、設備進場,高效推進設備拼裝,嚴格做好設備調試,持續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如期具備了架梁條件,為成功架設全線首榀箱梁創造了條件。
隨著區域城際網的逐漸完善,濟萊高鐵將共同構成通達山東北部濱州、德州、聊城等地與山東南部臨沂、日照等省內地級城市的快速客運通道,形成山東省內“2小時”交通圈,2025年運輸能力將超過500萬人/年。在遠期規劃里,濟萊高鐵還要通過南延線延長到臨沂,與魯南高鐵相連,進一步縮短到沂蒙山區的時間。
提梁前
提梁中(郭堯 攝)
落梁(郭堯 攝)
架梁完成(郭堯 攝)
十四局濟萊高鐵鋼城梁場全景(郭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