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峰爆》的片尾,展現著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每一幀珍貴影像,我坐在影院里看著這些畫面,片中那句臺詞久久回響在我的耳邊:“當災難來臨時,西方人的傳說是諾亞方舟,我們祖先的故事是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影片講述了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將竣工之際,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地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呼嘯而至,16萬人的縣城命懸一線,出身鐵道兵的老洪與身為鐵建員工的兒子小洪同其他救援人員一起排除萬難,不計代價、無畏生死,只為守護人民生命安全,詮釋了“災難面前人民至上”理念,同時也展示了什么是“基建狂魔的中國式救援”。
影片中的父子情,使我想到了我的父親和爺爺。爺爺是一名老紅軍,1950年轉業到鐵路工作,從此一生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因為鐵路,爺爺與奶奶相識,他們在工地上成家,孩子們也在工地旁伴隨著祖國鐵路建設事業一同長大。我的父親出生在1953年,那一年,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也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彼時,我的爺爺奶奶正在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的建設揮灑汗水!所以,爺爺奶奶給爸爸起的名字叫“寶成”。而這個名字,也注定讓父親與鐵路結下了畢生的緣分。
作為鐵二代,父親接過爺爺奶奶的戰旗,在鐵路系統一干就是整整35年。同樣也是鐵路做“紅娘”,父親認識了同為鐵路建設者的母親。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一年當中至少有半年見不到他的身影。小時候,媽媽總是對我說:爸爸在建設祖國。當時我并沒有覺得我與其他小朋友相比缺少了什么,因為同樣作為鐵路子弟,每一位中國鐵路事業的建設者的家庭都是一樣的,為了事業與家人聚少離多,節日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平常的一天,他們更關心的是國家的鐵路建設事業!慶幸的是,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同為鐵路人,他們對彼此的工作更多了一層理解與支持,作為“鐵路世家”,父親常對我說:“只有真正成為一名鐵路建設者后,才明白了你爺爺奶奶一直堅守的那份執著,艱苦是真艱苦,但是你說值嗎?太值了!”
正是這種不畏艱苦,忠于祖國、甘于奉獻的精神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在中國的鐵路建設長路上攻堅克難、櫛風沐雨,鑄就了中國鐵路事業的輝煌。從小耳濡目染的我也扛起了他們的旗幟,成為一名光榮的鐵三代!如今,身為中國鐵建的一份子,我已然接過了父輩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傳承著這種精神!
《峰爆》這部電影展現出的正是這種精神力量的傳承,中國基建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并非一蹴而就,那是背后幾代基建者的默默堅守。而災難面前也沒有諾亞方舟,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心懷祖國和人民,鑄就了不平凡的壯舉。
電影有劇終,而鐵建人的故事還在繼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