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主動脈,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非凡,每一條線路的建成都直接或間接影響沿線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格局。
在很多昆明人眼里,地鐵建設是門前圍不完的綠色圍擋,是交叉路口總得等好幾撥的紅綠燈,是一直尋找找不到的左轉路標,是早晚時分定時響起,耕耘不輟的機械施工“啄木鳥”聲。
昆明,作為祖國西南的重要城市,近幾年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地鐵建設方面更是如此。不過,地鐵建設是一個龐大系統,在這個錯綜復雜的系統背后,有數支精英科研隊伍夜以繼日地進行規劃和施工,鐵四院昆明地鐵5號線結構設計團隊(以下簡稱“5號線設計團隊”)就是其中的代表。不久前,這支團隊榮獲2021年“昆明市五四青年獎章”。
為了確保建設順利和穩定,5號線設計團隊由“老中青”三個青年領銜組成:1984年出生的師傅徐永浩擔任結構專業副總工;1986年出生的賀敏杰擔任結構所所長,1988年出生的陳曉龍則是5號線結構專業設計負責人。
面對安全、工期、投資等方面的巨大壓力,“三個青年”領銜的5號線設計團隊克服多種不利條件,堅持科學規劃、周密組織、嚴格管理和精心設計,用青春熱血織密昆明交通網。
向施工難題進軍
徐永浩正在研究設計方案
“昆明軌道交通5號線北起世博園站,南至寶豐村站。線路全長約26.45公里,共設車站22座,全地下敷設。線路貫穿昆明市主城核心區,途經世博園、圓通山、翠湖、滇池等昆明著名景點,線路周邊還有云南陸軍講武堂、抗戰勝利紀念堂、云南省博物館、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等著名地標。”聊起5號線,徐永浩如數家珍。
徐永浩坦言,5號線是昆明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中自然、歷史、文化元素眾多的一條線路,更是連接昆明市南北的快捷“大動脈”和昆明市內的“旅游專線”。
不過,5號線全線巖土種類繁多,地質條件變化大且復雜。而工程穿越城市核心區,多數車站鄰近重大風險源,周邊環境復雜,設計難度極大。“如何安全、高效、準時完成建設工作”成為徐永浩最為關心的問題。
“以滇池衛城站為例,該站用地極為有限,但周邊居民較多,影響較大。”徐永浩回憶說,最終通過各種方案比選,5號線設計團隊將其設置為昆明市首個“無柱車站”,開創性地在高地震烈度地區采用密肋橫梁結構方案,將站臺區域設置為無柱,將車站“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為滿足市政府“滇池路還路于民”要求,設法將地鐵建設對市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徐永浩帶領同事在怡心橋站采用了“先隧后站”技術,先保證盾構貫通,提前封閉滇池路上其他站點的盾構孔及出土孔,撤除圍擋,最大限度減少施工給周圍居民出行帶來的困擾。
此外,為解決管線遷改周期長、難度大、費用高等問題,徐永浩創造性提出“富水軟土地區大型管線原位懸吊保護與倒掛井壁法”,有效推進項目建設,縮短了圍擋時間。
“像五一路這樣的繁忙路段,既要在各個路口設置出入口方便市民,又要盡量減少施工對道路的影響,在地下水位高、覆土較淺的情況下,我們設計‘全斷面注漿+大管棚+超前小導管+CRD法’的方案,采用風險較大的暗挖法,實現功能和不圍擋的雙贏。”徐永浩介紹說。
正是得益于敢于創新、不斷探索的精神,徐永浩對每個標段、每個站點的不同情況,都能給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和效果極強的措施。這讓5號線建設變得更加順利,最終讓“品質和速度兼得”。
瞄準細節為“安全”護航
當建設方案擬定后,如何將文字變成實際藍圖,如何將建設落到實處,如何保質保量保進度等問題,就落在了5號線設計團隊中的核心部門結構所。
賀敏杰和師傅徐永浩在現場
身為結構所的當家人,賀敏杰繼承了師傅徐永浩身上的嚴謹和專注。在人力調配上,賀敏杰整章建制、提前籌劃,將設計人員精心安排,制定了有效的計劃作業表,設置專門的督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在圖紙審核環節,賀敏杰更是顯得有些“嚴厲苛刻”,甚至是“挑剔”。據同事回憶,大至與各個專業的接口,小到每個節點的畫法,賀敏杰都會一一審查,細細把關,意見一寫就是洋洋灑灑十幾頁,有時修改得讓同事們“欲哭無淚”。
不過,正是這種“嚴于律人,更嚴于律己”的工匠精神,讓5號線建設變得更為順利。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結構所完成了5號線站點所有結構設計。
其中,世博車輛段擁有超31萬平方米的大體量,而賀敏杰帶領團隊加班加點,披星戴月,在3個月內就完成了所有設計任務。“絕不拖地鐵建設的后腿,確保現場好做,還有確保安全,是我的基本職責。”賀敏杰直言。
陳曉龍在現場配合施工
同樣瞄準細節、嚴謹規劃的還有賀敏杰的徒弟陳曉龍。
在高效完成設計任務的同時,陳曉龍會合理安排每周的現場巡查,有時候他會帶著自己的徒弟們一起,到現場用一線工作法,向他們講解、示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打造更好的地鐵建設團隊。
有時候,陳曉龍還會自己默默蹲守現場:“看卷材一塊塊鋪設,鋼筋一排排綁扎,模板一塊塊架立,仿佛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成才,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對于現場問題,為了不耽誤進度,陳曉龍總是第一時間到辦公室核算解答,5號線建設團隊周六是正常上班時間,他更是公司周末、深夜的常客。
2021年是5號線建設極為艱難的一年,由于沿線泥炭質土較厚,雖然在前期勘察設計中已充分了解并考慮了處理措施,但在建7座車站陸續出現沉降預警。
從4月雨季開始,徐永浩、賀敏杰和陳曉龍三人不是在搶險,就是在搶險的路上。不分日夜,有任何問題,他們都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看現場、分析原因、核算、提出建議。甚至在人們歡度新年的時候,師徒三人還在五一路站,盯著他們的暗挖出入口。
2021年9月27日,隨著5號線最后一個車站——怡心橋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在現場巡視的師徒三人終于松了一口氣,并拍下一張很有紀念意義的照片——這還是三人第一次同框。
導師帶徒走進現場
事實上,鐵四院導師帶徒制度,是數代四院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優秀制度。陳曉龍、徐永浩、賀敏杰三人,正是千千萬萬地鐵建設大軍中的一員。
作為一顆小螺絲釘,能和整個團隊并肩奮進,為昆明地鐵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熱血,為昆明人民便利出行奉獻微薄力量,是這批伴隨昆明地鐵織線成網的“新昆明人”的心聲。
在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月15日,昆明地鐵5號線正式開啟空載試運行,并計劃在2022年內開始試運行。屆時,設計團隊在國內首先使用的直流三工位隔離開關以及其他各種智能系統,也將給昆明市民帶來全新體驗。
十四年前,武漢人徐永浩來到昆明。
十一年前,衡陽人賀敏杰來到昆明。
九年前,宜昌人陳曉龍來到昆明。
而今,他們家是昆明家,娃是昆明娃,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用青春陪伴昆明地鐵織線成網,用不朽的建筑記錄與這顆“高原明珠”共同的故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