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9個多月施工,12月30日,由中鐵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濟萊高鐵鋼城站落成通車。
該站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東部,緊鄰牟汶河生態帶,站房總建筑面積9988平方米,為國內首條市內高鐵濟萊高鐵的終點站。
鋼城站建成通車(李圍 攝)
自進場以來,面對工期緊、施工組織難度大、管線多、工序交叉等施工問題,該項目部嚴格執行主管領導帶班制度,強化安全質量管控,對施工工序進行精細化管理;科學倒排工期,加大人員、設備、物資的投入,精準施策加快施工進度;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在當地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鐵建品牌效應。
綠色施工打造環保站房
在國內首條市內高鐵濟萊高鐵,鋼城站在全線站房建設中率先完成土建施工。項目部自進場以來,制定了詳細的節能減排舉措,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堅持“低碳環?!笔┕だ砟睿谒?、電、地、材等方面進行節約化管理。站房在進行基礎開挖前,充分考慮到周圍居民生活環境,施工團隊不斷優化開挖方案,采用土釘墻支護施工,這樣施工噪音、振動小,同時在基坑側壁運用噴射混凝土護坡,有效避免了基坑側壁產生的揚塵。候車室內部空間廣、發熱量大,為維持其冷熱環境,通風空調系統的風機、冷水機組、空調機組的裝機容量大,用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居高不下。鋼城站在規劃設計之初,項目安裝團隊綜合考慮到環保節能以及旅客舒適感,采用了“居住”級新風系統以及紙芯式全熱交換機設備。設備通過空氣源風冷螺桿式熱泵機組供給,滿足衛生、補償排風、稀釋有害氣體、保持正壓等要求,合理補給新風,并充分利用室外空氣的自然冷卻能力,循環室內能量,達到綠色節能的目的。預計使用其新設備預計每年將減少約1100噸二氧化碳排放,總用電量與傳統設備相比減少25%—30%,有效保護當地環境。
多措并舉確保施工安全
站房鋼結構網架首件吊裝(李圍 攝)
該站房在施工過程中,安全風險等級最高的當屬鋼結構網架吊裝作業。站房鋼結構網架總長158.7米,寬61.3米,支撐點最大跨度49.5米,為螺栓球節點與焊接球相結合的節點形式,支座節點均采用全熔透焊,網架結構的連接采用環形固定的焊接,焊條變化角度大,操作難度高。確保焊縫質量是保安全的第一步,該項目部采用紅外線探傷儀器,經過打底焊、焊接、成型焊接等焊接方式,使成型后的焊縫表面平整,達到焊縫要求。同時,為確保鋼結構網架安全吊裝,項目部經專家論證反復演練后,采用“四點一吊”起吊方式,通過采用四臺300T以上大型起重機順利完成了重163噸的起步架吊裝,為后續主體結構金屬屋面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先進技術帶動施工質量
針對施工過程中各工序管線多、布置復雜、交叉阻礙等實際,項目團隊運用BIM綜合管線碰撞技術,進行可視化排布,配合主體進行孔洞精準預留。通風空調、給排水、消防、動照、通信等專業室內吊頂及上部架空部分的管線排列整齊,有效避免了管道交叉碰撞;采用并優化平行流水立體交叉施工技術,將水電安裝、消防通風、線路布設、墻面粉刷及外墻施工等各項工程有機結合,該項目團隊通過先進技術規劃整合,打出一套“模擬設計、模擬建造、整體組裝”的技術組合拳,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也提升了產品質量的精準度和精美度。在近期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開通達標評定結果公示上,中鐵十四局以房建標第一名,總評第二名好成績達到開通標準。
勞動競賽助力大干熱潮
站房主體施工階段,為合理有序推進施工建設,該項目全體人員迎難而上,做好項目施工的籌劃部署,以“保安全、保質量、保開通、保效益”為目標任務,開展為期60天的勞動競賽活動。項目施工高峰期,穿插隊伍達到20余家600余名工人,嚴格執行每日節點考核及獎罰機制,通過方案優先、樣板引路,細化分解工程節點,加強現場管控和監督力度,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將各工種多工序相互穿插、緊密銜接,實現了主體結構如期完工。
鋼鐵元素詮釋鋼城文化
夜幕下的鋼城站(李圍 攝)
鋼城站作為全國首個以“鋼鐵元素”為設計理念的高鐵站,以“站城融合、功能復合、生態結合”為理念,賦予空間多維功能。候車廳利用柱體裝飾條為載體,以鋼鐵制造工藝流程為創作基礎,運用雕刻填烤漆的工藝、概括裝飾的設計語言加以整理轉化為簡約剪影式裝飾紋樣,展現鋼鐵工業特色的同時也完美展現了鋼鐵煉鋼的全過程。其外立面由3533㎡玻璃幕墻和12189㎡鋁板幕墻相融合,立體柱頭采用傘狀鋼結構演化設計,展示出“鋼城”作為山東重要的鋼鐵冶煉加工基地的特有文化,將成為鋼城區的“新地標”。
隨著濟萊高鐵復興號動車的緩緩駛出站臺,鋼城至濟南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22分鐘,不僅解決了沿線群眾的出行難問題,更打通了制約鄉鎮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不斷加強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互聯互通,對加快城區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