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一抹斜陽,給樹木披上一層金裝,三五成群的大爺大娘,休閑地坐在樹下,眺望著遠方,牽掛著遠在他鄉的子女是否在思念著漸漸淡去的家鄉……
家,總是一個很溫暖的字,每次看到它總會想起嘮嘮叨叨的父母,勤勤懇懇的妻子,嘰嘰喳喳的孩子,便不由自主地浮上一絲笑容,沖淡了工作的苦悶,生活的孤寂,對于每一個外出打拼的人來講,是藏于心底最溫柔的月光。
鄉,是最熟悉的環境,也許它并不發達甚至落后,致使在見過外面世界的風景后,嫌棄于它的貧瘠,急于擺脫它留給自己的印記,卻不曾想過這里留存著多少美好的回憶。鄉的繁體字寫作“鄉”,可能是因為“郎”走了,只剩一個“鄉”,為這個字更添一絲苦澀,更帶著一縷憂傷。
家鄉,帶來的是一種濃濃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許多人漂泊半生,最后只想落葉歸根,回到記憶里充滿故事的大街小巷,見到多年未見的發小同窗,喝兩盅、話尋常。也時常看到身邊的同事和家里打電話閑聊約定回去和親朋好友吃飯小聚,可每每到最后,舒展不開的眉頭和欲言又止的話鋒都凝結成一聲緩緩地嘆息。我想這就是工程人的鄉愁吧,道不出、說不明,在某一時刻卻充滿心房。
在古代,出行舟車勞頓,路途遙遠,耗費時間和財力巨大,才會有李白的“低頭思故鄉”,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寄托著對家鄉故人的思念。而現在,交通出行愈來愈便利,家鄉和我們之間的紐帶也不斷加深,在外的游子只要想念隨時可以回家,更有萬千人選擇留在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為家鄉的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作為一名鐵建人,我已然做好了南征北戰、勇闖四方的心里準備,但是思鄉的情緒卻無時無刻不涌上心頭。時間一天天過去,每天都是一樣的面朝黃土,鄉愁此時就像一壺塵封的烈酒,隨著時間,愈加濃烈醇厚,等到開封的那天才會香飄十里,沁人心脾,所以每年的幾次回鄉也許才是鐵建人最幸福的時間。
其實相較于在異國他鄉奮戰的海外建設者來說,我們已經是在家鄉了,同樣的面孔、同樣的肌膚、同樣的語言,無一不帶來親切感。家國一體,國是更大的家鄉,四海之內皆兄弟已然成為現實,在外打拼、無私奉獻的鐵建人更是讓人熱淚盈眶。
在這片充滿溫暖的土地上,過去、現在,以及遙遠的未來,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讓家國變得更美好、更強大。生于華夏,何其有幸,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