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里,驕陽似火,熱浪灼人。持續的高溫天氣讓汕頭進入“炙烤模式”,在這樣的天氣下,中鐵十四局廣澳港鐵路橋隧部的一線建設者們頭頂烈日、腳踩熱土,在地上地下同時建設,在保證安全生產及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爭分奪秒搶進度,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
走進該項目汕頭海灣隧道出口工區,隧道洞口的邊坡作業完全暴露在烈日的照射下,高溫的炙烤讓工人們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豆大的汗珠從臉上不住地滾落,而身下剛澆筑完的混凝土面層散發出的熱氣,更讓現場如同“火爐”一般。
隧道口工人在邊坡上進行錨桿框架梁澆筑作業(張同同 攝)
而這種高溫天氣是汕頭夏季的常態,現場20多名工人在這火辣的烈日下一堅守就是整整3個月。由于隧道邊坡暴露于自然環境中,地殼內部的運動變化會不同程度地損壞邊坡的完整與穩定,再加上汕頭地區多雨,每年雨季期間,山水、雨水匯流會直接沖刷到隧道口處低洼地帶。為保障隧道進洞安全作業,因此,在4月初時,該項目負責人便果斷叫停進洞作業,將施工重點轉移到隧道洞口邊坡防護上。
由于隧道洞口邊坡防護施工條件困難,耗時較多,施工的節點又恰好步入到最炎熱的三伏天,為此,該項目對隧道出口工區工人的作息時間作出了合理的調整,將早晨上工時間提早了兩個小時,將多出的時間加到了午休里,避開了中午太陽最毒辣時施工,大大降低工人中暑的概率。并將作業人員分為兩班進行輪崗,現場拉去了鼓風機造風,盡可能地保障高溫下工人的身體健康。姚永洲是邊坡防護隊伍的班組長,主要負責班組日常生產管理和調配生產人員,常年在工地建設,高溫、悶熱、太陽炙烤對他來說早已習以為常。“這么熱的天,平均一個工班下來就要喝光4升水。”姚永洲說道。
隧道口工人頂著烈日在進行錨桿框架梁收面作業(張同同 攝)
盡管天氣炎熱,施工條件困難,但是該項目建設者依然以嚴謹的態度把控施工質量。從最初的從上到下逐級清表、刷坡、刻槽、綁扎鋼筋,再到安裝模板和最后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還未完全干燥時,再使用刮板刮平斜坡表面,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每道工序都嚴絲合縫、一絲不茍,有條不紊地推進邊坡防護施工作業。
“當前洞口邊坡防護已完成套拱及管棚等施工,增強了巖層的穩定性、承載力,為今后隧道洞內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預計在本月中旬將全部完成邊坡防護,屆時將全面恢復隧道進洞作業。”該項目隧道出口工區副經理王強說道,在隧道洞門永久性結構施工完成前及時完成洞口邊坡防護,對鐵路運營階段的行車安全有著重大作用。
地上高溫酷暑像是“燒烤”,地下高溫悶熱則是“桑拿”。在汕頭海灣隧道內作業的工人,雖然避免了太陽的直面炙烤,但面對高溫高濕悶熱的特殊施工環境,蒸桑拿的感覺同樣是極大的挑戰。
在位于地下90米深處的2號斜井內,今年51歲仰拱班組的羅萬章師傅熟練地澆筑著仰拱邊墻,雖然是早上剛下來不久,羅萬章卻早已經全身濕透,他干脆脫了上衣,直接穿著反光背心干活。用他自己的話說,隧道內施工,身上就沒有干過,一天下來,衣服上掛的鹽霜像是畫了張地圖。不遠處指導工人操作的技術主管索彭濤,95年的他年紀雖輕,卻已經有6年工齡,參與不少的重大工程,感受過不同經緯度的夏季,“夏天施工,苦是真的苦,但責任在身上,必須全力以赴。”他說道。
隧道內羅萬章師傅正在澆筑仰拱邊墻(李文驍 攝)
距離該條隧道2號斜井1公里外的1號斜井內,剛剛拼裝完成的小里程二襯臺車正等待著驗收,驗收完后便可以投入使用,澆筑二襯混凝土。施工間隙,工人蹲在冰堆上休息,大口喝著鹽水補充體力,為了防止工人中暑,項目部早早準備了大批的藿香正氣水、西瓜、綠豆湯送到他們的手中,另外每天安排卡車往隧道內各點運送近30噸冰塊為工人解暑降溫,改善洞內施工環境,盡量在這個炎熱的三伏天里讓工人們涼爽些。
隧道內工人蹲在冰堆上休息降溫(傅泓勛 攝)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