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平均海拔3500米的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熱鬧非凡。盡管高海拔帶來嚴峻挑戰(zhàn),但中鐵十一局西成鐵路項目團隊的建設熱情卻愈發(fā)高漲。他們以勞動競賽為契機,掀起新一輪的建設熱潮。每每看到項目團隊積極向上的建設氛圍,付春勇就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工作中的付春勇(吳海龍 攝)
“這條高鐵修好了,周圍群眾的出行將會更加便利。再苦再累也值得。”付春勇感慨道。
現(xiàn)年42歲的付春勇是中鐵十一局西成鐵路項目的大機配套施工負責人。身材不高的他,走路極快,工作效率也高,項目同事都評價他——“小鋼炮,個子小,能量大,為項目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
脫下軍裝,點燃3平方米的夢想
1997年,付春勇光榮入伍。在部隊的日子里,他不僅錘煉了強健體魄,更在大型機械設備維修領域深耕細作,為日后的職業(yè)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回憶起20多年前的大型機械操作培訓,付春勇坦言:“我心里確實沒個底。”身高1米六五的他,如何駕馭這17.5米的大型機械?對操作技巧一竅不通的他,如何順利通過培訓?這儼然成了他心里的一道坎。于是,他一邊認真做著筆記,一次次地進行嘗試,一遍遍地請教老師,下定決心一定要突破自我,順利結業(yè)。
每天攀爬著相同的扶梯,重復著相同的操作,琢磨如何精準地進行操作……時間如白駒過隙,反復的訓練讓付春勇的眼神越來越堅毅,操作越來越精細,內(nèi)心也越來越沉著冷靜。他終于如愿通過培訓,這也成為點亮他職業(yè)生涯的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向更高層次技術領域進軍的通途。
2004年,付春勇脫下軍裝,成為一名機械操作手。在這片全新的戰(zhàn)場上,他憑借在部隊學到的技能和對機械設備的無限熱愛,迅速成長為行業(yè)佼佼者。業(yè)余時間,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機械性能、運行原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耕耘夢想,筑牢3平方米的根基
在往后的項目建設過程中,始終與付春勇相伴的,是三壁鑿巖臺車。他的“辦公室”就在車上,距離地面三米多距離,最大作業(yè)高度十余米。在巨大的鋼架結構襯托下顯得非常小,不仔細看都很難發(fā)現(xiàn)這個“小小的工作室”。
在這個空間只有3平方米的操作室里,三面門窗都裝有玻璃,就連腳下的位置也近一半是透明玻璃,視野很開闊,一把椅子占據(jù)了操作室的一大半位置,座椅兩側分別是操縱桿和操控按鈕。
操作三臂鑿巖臺車的付春勇(吳海龍 攝)
平時,付春勇就坐在這把椅子上,透過前方的玻璃窗觀察周邊的機械,操作搖桿隧道掘進作業(yè)。面對斷面高、危險系數(shù)大,高難度的施工環(huán)境和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他從未退縮,總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挑戰(zhàn)。他憑借敏銳的安全意識和過硬的技能,多次發(fā)現(xiàn)并消除安全隱患,能做到迅速、準確地判斷事態(tài),確保了項目順利進行。
從學會操作大型機械至今的二十載光陰間,付春勇參與建設了成昆鐵路復線米攀段、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鄭渝高鐵、成達萬高鐵、西成鐵路等重難點項目,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重重困難,為重難點項目的成功實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獲評中鐵十一局優(yōu)秀操作手,多次獲評業(yè)主單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夢想成真,實現(xiàn)1250平方米的蛻變
時光荏苒,付春勇已蛻變?yōu)橹需F十一局西成鐵路項目大機配套施工的現(xiàn)場負責人。付春勇的“辦公室”,也從三平方米的大機配套設備操作室變成了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大機維修中心,大小相當于一個長50米、寬25米的游泳池。
西成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縱向主通道蘭(西)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通車后,將加強蘭(州)西(寧)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交流,對促進沿線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為積極響應中國鐵建精細化管理工作部署,中鐵十一局西成鐵路項目科學制定出大機配套作業(yè)方案,能有效滿足臺階法及全斷面開挖鑿巖、裝藥、立架三大工序作業(yè)要求,采用的拱錨一體化臺車、三臂鑿巖臺車、雙濕噴機等大型機械設備,能大幅提升隧道施工本質(zhì)安全,推動施工效率顯著提升。
付春勇進行大機維修工作(吳海龍 攝)
面對眾多的大機設備與各類工藝工裝,如何保障它們的正常運轉以及后續(xù)維護成為重中之重。付春勇深知,機械設備就像嬰兒,非常敏感脆弱,一旦出現(xiàn)問題,若不及早處理,可能引發(fā)嚴重的連鎖反應。因此,現(xiàn)在的他,不僅精通大機配套機械的操作,還練就了“望聞問切、故障診斷”的設備維修絕技,這一切都源于他從未停止學習和奮斗。
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爭取設備維修時間就是爭取建設效率;在沉著應對的過程中,能用人工拆卸的零件就不用吊裝工具;在做好維修零件標識的過程中,拆一點就拍照記錄一點,保證拆卸過程精準高效……在中鐵十一局西成鐵路項目,時常看見付春勇的工作服上沾滿了油污,五指黑黑,褲腿上也夾帶泥土。不用想,他一定又在給設備治病修理。經(jīng)過他的妙手回春,一臺臺有故障的設備重新啟動了,作業(yè)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了。
播撒種子,拓寬1250平方米的空間
“大機配套是推動精細化管理、助力隧道標準化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新時代基建事業(yè)發(fā)展的潮流。”工作中,付春勇不斷總結積累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熱愛并吸納一切與大機配套施工有關的新鮮事物。
作為管理新人的他,從一開始的單槍匹馬,到如今的大機維修中心,他管理的范圍從一臺機械設備拓展至項目全部大機設備,管理的人從他自己拓展至全部大機設備操作手。他極為重視人才培養(yǎng),在技術傳承上一直傾囊相授。在工地上,付春勇經(jīng)常組織技術交流會,鼓勵操作手們分享各自的經(jīng)驗和心得,共同探討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他的帶領下,操作手們之間的協(xié)作更加緊密,工作效率顯著提升,項目完成質(zhì)量也贏得了各方的高度評價。
付春勇的職業(yè)之旅始于一個僅有3平方米的狹小操作室,這里雖小,卻見證了他夢想起飛的瞬間。如今,他完成了從3平方米到1250平方米的蛻變,雖然空間算不上特別龐大,卻足以承載起他的夢想。
他堅信,憑借項目團隊的不懈努力,無論困難多么艱巨,挑戰(zhàn)多么嚴峻,他們都能迎難而上,建造更多精品工程。他也期望,能繼續(xù)扮演好榜樣的角色,激勵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機械操作領域,為西成鐵路的建設和發(fā)展持續(xù)賦能。
【編輯:劉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