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海河之濱,在氣溫高達40攝氏度的臨海工地上,中鐵十四局津濰高鐵盾構副經理胡少華的膚色黑得很均勻,臉龐、脖子、手臂……一層古銅色。他的腳下,“津城一號”超大直徑盾構機正穿越渤海邊這片近千年歷史的長蘆海晶鹽田。
入職十四年間,胡少華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成熟豐稔的中年,他陪伴著盾構機穿行數座城市。城市之上是承載著無數希望的繁華景色,城市之下,他和無數建設者將一條條地下鐵路打通,在城市皮膚之下,完成著筑路人的夢想,也為城市發展貢獻著屬于自己的力量。
“我的成長與數個城市的‘首個’聯系在一起”
蘭州地鐵1號線(王瀟珩 供圖)
大連首條地鐵線、哈爾濱首條地鐵線、無錫首條地鐵線、蘭州首條地鐵線、國內首條時速160公里的地鐵軌道線、千里海河高鐵第一隧……
從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胡少華駕馭著長百米、重千噸的“鋼鐵巨龍”參建了十幾條地鐵線路,在中國地鐵版圖上開疆拓土,用60余次順利操持盾構機改造、安裝、調試、拆解,千余次憑過硬技術成功化解盾構機故障,擦亮了中鐵十四局地鐵施工市場的金字招牌。
“我最驕傲的是在首都的心臟,正陽門下北京地鐵8號線3期項目施工建設,這里與天安門廣場隔街相望,距離人民大會堂直線距離僅450米。”胡少華說道。
中國鐵道博物館、首都規劃展覽館、法國使館舊址、法國兵營舊址……盾構區間需一路下穿重要文物區,在國內實屬罕見,胡少華和團隊采取了“考古式”施工,精雕細琢著北京地鐵8號線3期項目建設,他和項目團隊研發了“中心城區盾構長距離連續穿越敏感建筑物微擾動控制技術”,成功實現了“零沉降”穿越文物區。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乘坐自己建設的地鐵
北京地鐵新機場線盾構隧道貫通(王瀟珩 供圖)
胡少華很忙,忙到一個城市的地鐵隧道剛剛貫通,又要收拾行裝,馬不停蹄投入另一個城市的隧道建設。
“我很少有機會能乘坐自己建設的地鐵,總是在不同城市間來回奔波,但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不一樣,我和同事約定好了一起乘坐。”胡少華說。
2023年9月,經濟日報整版刊發《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聚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展現機場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情況。報道一經發出,讓胡少華在內的所有參建人員備受鼓舞,一起開啟了乘車之旅。他興奮地說:“我坐在時速160公里的地鐵車廂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真覺得自己就是‘無名英雄’!”
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使用的盾構機是國內軌道交通單線斷面最大盾構隧道,開挖直徑9.15米,對于之前駕駛的都是6米級盾構機的胡少華來說,是巨大的新挑戰。
為加快國內最快地鐵線建設,他與團隊聯合國內知名院校開展創新研發,在北京地鐵施工領域首創“連續皮帶機出渣運輸系統”,他們采用大尺寸豎井定點檢修法,解決了砂卵石地層刀具磨損快速檢修換刀難題,參與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線砂卵石地層盾構長距離高效施工技術”科技成果被中國巖石力學學會認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挑戰一直在繼續,轉戰“最咸”高鐵盾構隧道施工
工作中的胡少華(董煜文 攝)
目前,胡少華正和施工團隊參與千里海河高鐵第一隧——津濰高鐵津沽海河隧道施工。前不久,他駕駛著開挖直徑13.8米的“津城一號”盾構機,剛剛實現了京津冀地區開挖直徑最大、掘進距離最長的高鐵盾構隧道順利貫通。
“我第一次駕駛大盾構建設高鐵隧道,就要下穿具有近千年歷史,腐蝕性離子含量約為正常地層環境160倍的長蘆海晶鹽田,長距離穿越高含水量、高壓縮性、低強度、高腐蝕天津特殊軟弱地層,這對我又是全新的挑戰”。胡少華說。
針對盾構設備和鋼筋混凝土抗腐蝕性和穩定性極高要求,胡少華和團隊通過精心策劃、百次實驗,優化泥漿參數指標,加強科技管控,為盾構機配備了同步雙液注漿、主驅動伸縮、管片自動化監測、開挖倉可視化、同步推拼系等創新系統,保證高效、安全穿越高腐蝕地層。
“在隧道掘進過程中,我們創造了始發首月大直徑泥水盾構掘進512米,單日最高掘進24米的紀錄。”胡少華和團隊用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數據,不斷推進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