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隨著最后一節重達575噸的鋼箱梁成功吊裝,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包頭至銀川高鐵(以下簡稱包銀高鐵)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磴口黃河特大橋實現全橋合龍貫通,標志著包銀高鐵建設取得新突破。
合龍現場(劉超 攝)
包銀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全長519公里,其中,內蒙古段線路長402公里。中鐵十八局承建的磴口黃河特大橋全長5145.91米,跨越黃河主河道、包蘭鐵路、110國道和京藏高速,是國內首次采用超大型移動模架與鋼箱梁組合式新技術建設的高鐵特大橋,被列為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
大橋建設中,針對全橋60個節段鋼箱梁,項目團隊采用鋼混混合連續梁跨越黃河主河槽施工法,并在拼接過程中,采用橋面吊機液壓同步整體吊裝施工,克服了黃河汛期水位高、水流沖刷大、大跨徑長距離橋梁吊裝精度控制難等諸多困難,保證了鋼箱梁安全、有序、精確地完成吊裝。
“施工中,項目團隊充分利用BIM技術對大橋吊裝過程進行反復模擬推演,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確保了磴口黃河特大橋按期順利合龍,打通了包銀高鐵跨黃河兩岸的鋪軌通道。”該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道。
跨黃河建橋,確保黃河生態環境安全是重中之重。項目團隊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標準、嚴要求制定科學的環保施工措施,在現場設置沉淀池,將施工中產生的泥漿沉淀后,利用專用車輛運至指定位置集中處理,實現環保施工。同時,為了應對凌汛期黃河冰凌對施工棧橋、平臺、鋼梁托架等結構安全帶來的隱患,項目團隊在黃河岸邊設置水情觀察室,建立凌汛監測系統,實施監測黃河水情、凌情,為大橋安全施工提供科學保障。
包銀高鐵建成后,不僅可充分滿足內蒙古、寧夏等地的旅客出行需求和大宗貨物運輸,同時對完善國家高速鐵路網布局,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沿線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