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圖
由鐵四院設計的南沙站設計以“大潮起珠江,弄潮正當時”為理念,車站外形展現廣府騎樓文化,接入地鐵18號線、15號線、38號線等線路,是實現1小時有效通達灣區主要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
助力實現1小時通達灣區主要城市
南沙站位于廣州市南沙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中心,廣州“五主四輔”鐵路輔助客站之一,是實現1小時有效通達灣區主要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
南沙站為高架站,除了引入南沙港鐵路、深茂鐵路外,規劃中還有廣中珠澳高鐵、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并接入地鐵18號線、15號線、38號線等,將打造成為世界一流高品質超級綜合交通樞紐、站城融合發展標桿。
深茂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江門至茂名段已建成通車,正在建設深圳至江門段,沿線經過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江門五城。項目新建正線全長116.12公里,深江段共設西麗、深圳機場、濱海灣、南沙、中山北、橫欄、江門7個車站,其中西麗、深圳機場為地下站,濱海灣、南沙、中山北、橫欄為高架站,江門為地面站。正線西麗至南沙段及深圳北至深圳機場聯絡線為200公里/小時,正線南沙至江門段為250公里/小時。深茂鐵路南沙站至深圳機場站近40公里,行車僅需10多分鐘。
融入南沙特色 傳承水鄉與廣府文化
南沙是著名水鄉,南沙站設計以“大潮起珠江,弄潮正當時”為理念,融入南沙地域特征,打造“如海面般起伏、如波濤般輕盈”的門戶形象。
方案設計保留河涌印記,再現地方傳統文脈,形成1條車站為核心的南北中軸串聯多個水網,多條水街連接公園、城市功能區,打造“站、田、城、海”相融的空間網絡。
車站外形簡單明快,主入口設計提取廣州傳統民居“騎樓”屋頂的藝術形態。站房設計展現出海浪波紋蕩漾的美好風光,通過光伏板與PVC膜、ETFE膜的組合同時解決采光與遮陽需求,采用局部張弦的鋼管拱結構形式對站棚進行支撐與拉結,強化站棚的安全性。
進出站流線順暢 立體配套交通設施
南沙站采用線上高架候車、夾層快速進站、高架匝道落客、地面通廊出站的模式,快速引入和疏散人流,給人以良好出行體驗,將以“萬屋相連,可生長的步行網絡”為設計理念,建設“綠谷+24小時自由步道”的立體步行系統,縫合車站與周邊地區以及車站周邊綜合開發地塊的互聯互通。
出站廳與城市通廊結合設計,一條寬敞高效的城市通廊配合出站廳使出站明確、方便接站、不走彎路,并把人流匯聚至商業區域。
按照“零換乘,以人為本”理念,以綠谷為交通核,在站房兩側3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立體布局配套交通設施,地下設置地鐵站,站房東側布置公交車站和出租車場、社會車場,站房西側布置社會車場、出租車場和公路客運站。
利用精細化設計手段,將出租車、公交和大巴上落客區與停車場分離布置,實現場站分離。車站東側結合站前路、萬泰大道建設定向進站匝道銜接至高架層落客平臺,出站匝道銜接至萬新大道。車站西側利用南沙港快速路輔道、靈新大道,構建高架進出匝道系統接入西落客平臺,滿足東西兩側小汽車進站需求。保留地面進站通道,滿足各類車輛地面到達需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