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南高鐵永興一號隧道洞口(鄭潔梅 攝)
近日,貴南高鐵廣西段控制性工程——永興一號隧道內,中鐵十四局施工人員正有序進行無砟道床的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貴南高鐵永興一號隧道位于廣西河池境內,跨越金城江區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全長10130米。自開工建設以來,作業人員攻克突泥、涌水、地熱高溫等一系列建設難題,目前,建設者們已在八桂大山之中艱苦奮戰了1500多個日夜。
技術攻關 順利穿越不良地質段
永興一號隧道隧址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巖溶發育強烈,穿越77處溶洞和3條斷層破碎帶,溶洞揭示率全線最高,突水突泥、塌方、變形等風險極大。
掘進100余米時,發生第一次突泥,隧道被泥石灌滿,15分鐘,突泥量就達到8000多方,施工人員花了近五個月才清理完淤泥。
隧道掘進施工(范少文 攝)
“后續又出現連續長度達800多米的不良地質段落,這對我們的施工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項目經理王保軍說,“隧道施工怕軟不怕硬,遇到軟弱圍巖,就相當于在豆腐腦中打洞。”
為了克服不良地質,項目部成立攻關小組,確立了“西南地區復雜巖溶地質條件下長大隧道綠色環保快速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展開攻關,最終采用帷幕注漿+雙層跟管式大管棚進行超前支護,提高隧道承載力和安全系數,降低坍塌風險,并利用樁基+筏板的結構穿越有害地質,能有效避免運營期間因巖溶地質導致的不均勻沉降。
在攻關小組的努力下,項目部先后啃下了隧道巖溶突泥、圍巖穩定性差這些施工硬骨頭,實現了零事故目標。
變封為引 治理涌水有良方
隧道所處山體裂隙多,一旦下暴雨或者長時間降雨,水就會沿裂隙滲出,加之洞身地下水發育,每天涌水最高達26萬立方米。
傳統的封堵施工方式無法解決出水問題,項目部轉換思路,以排水代替堵水,將水引流。“我們在隧道中建立了26處集水廊道,減少施工運營期間水壓,同時在隧道內修建十余個過水涵洞進行排水。”貴南高鐵項目部總工張壘介紹道。
為了防止雨水破壞初期支護,項目部采用多功能地質鉆機在出水點鉆孔,引出初支背后大量環境水,增加排水速度,降低安全風險。同時為了保證運營期間排水需求,項目采用“2橫+1泄”的模式組織施工,修建泄水洞,輔助正線施工,確保地下水安全排放。
“臥冰”解暑 勇往直前戰高溫
4月的廣西,洞外平均溫度26攝氏度,洞內最高已經達到40多攝氏度的體感溫度,施工人員穿著背心站著不動都一直冒汗,工作起來衣服很快就會濕透。“這還不到最熱的時候,7、8月份在洞里面施工比蒸桑拿還‘過癮’!”貴南高鐵項目部隧道工區技術負責人李振東調侃道。
為了解決超高溫,防止工人中暑,項目部每天用集裝箱運送冰塊到洞內,改善施工作業環境,“最熱的時候每天需要運送20噸冰塊,平時最少也要保證15噸冰塊的供應”,貴南高鐵項目部書記周海濤說,“有時候工人實在太熱就坐在冰塊旁休息,有的甚至抱著冰塊解暑。”
隧道內通過冰塊降溫(范少文 攝)
終于,2022年3月31日,永興一號隧道如期貫通。“1000多個日日夜夜,從26歲來到這里,現在已經30歲了,這條隧道承載了我的青春。”李振東感慨道。像李振東這樣的“90后”技術管理人員是這條隧道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從青澀稚嫩到獨當一面,從一路泥濘到高歌猛進,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用青春與汗水在八桂大地上鑿出了一條通途大道。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