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了,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名木匠,他年輕的時候,村里的人都叫他張木匠;他70歲的時候,別人也還是叫他張木匠,都沒人叫他的名字。直到他去世以后,我回老家,別人都會說:“木匠的兒子回來啦!”反倒是我的名字沒幾個人知道。
父親雖然叫張木匠,但是學木匠手藝的時間卻很晚,可以說是半路投師。記得那時候大姐都有兩歲了,農閑的時候,父親總喜歡在村里的木匠作坊看那些木匠師傅們干活,偶爾免費打個下手,解一解手饞。為什么父親沒有早一點去學木匠手藝呢?據說是因為家里窮,父親九歲就開始早上送奶奶晚上織好的布到鎮上賣,早早擔下爺爺早逝后養家的重擔,根本沒有精力去學手藝。木匠作坊的大師傅跟父親年紀差不多,看父親對木匠手藝感興趣,干什么像什么,忍不住指點父親一些關鍵的訣竅,父親一點就通,領悟得很快,不出兩個月,父親的木匠活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母親在偶然的機會得知父親的木匠手藝已小有所成,心下一合計,干脆拜師得了,有門手藝,養家糊口也不錯。作坊的大師傅爽快地答應了,父親專門行了拜師禮,改口叫師傅,從此父親一輩子都把師傅掛在嘴上,逢年過節還主動給師傅拜年、送上節禮,直到兩個老頭都走不動路,才作罷。
父親學木匠手藝很有天賦,但具體表現在每次做木工活時卻很謹慎,總擔心做得不好遭主顧嫌棄,因此在用料上特別講究,特別實誠,對自己的手藝總是反復打磨,生怕別人挑毛病。在生產隊合作社做木工活是這樣,后來分產到戶、父親在家里開木工作坊的時候表現得更為明顯。剛剛實行單干的時候,各家各戶農具奇缺,于是木工作坊的生意一度非常紅火,一段時間,父親加工的水車口碑非常好,大家都說父親做的水車車水快,而且省力,不容易壞,許多人都上門來預訂,但父親每次都很謹慎,一次只接一個訂單,從不多接。農忙的時候,大家的時間都很趕,訂貨以后,許多人都上門來催早點完工交貨,父親每次總說快了、快了,但該走到的工序一個也不敷衍,寧可自己晚上加班加點,也要把活做得漂亮。父親的水車名聲越來越響,方圓幾里的村莊都來找父親加工水車,父親每次都能讓再挑剔的人都挑不出毛病,張木匠的名聲就是在那時候創下的,伴隨父親一生。
后來父親最得意的徒弟在建筑工地站穩腳跟后,請父親跟自己一起來建筑工地打拼。聽說還是做木工活兒,雖然說不是加工農具、家具,離家也比較遠,但父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高興地背著一個小包就去了。從此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父親開始了打工生涯,干著心愛的木工活,開開心心地干到60歲,才開始回家養老,中間沒有出過一次質量問題?;丶茵B老也不閑著,總是利用家里現有的木料,做點實用的小家具。等我參加工作、加入中國鐵建大家庭以后,父親專門做了4把小板凳送給我,第一次語重心長地說:“修橋修路,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重重地點頭應下了。
凳面抹了桐油,看著黃澄澄的,坐起來高度剛好合適,坐著做個啥也方便、舒服,關鍵是耐用,至今已經用了十七八年,還像新的一樣,感覺再用個十七八年,估計一點兒問題也沒有。雖然現在父親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每次看到小板凳,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來,想起他對木匠手藝的熱愛和始終如一的精益求精、品質第一的精神,心里的責任沉甸甸的!
【編輯: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