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體現場(常文旺 攝)
9月27日凌晨,由中鐵十二局承建的滬渝蓉高鐵武宜段長青下行聯絡線跨漢宜鐵路特大橋轉體T構歷時70分鐘、順時針旋轉25度后實現精準對接,標志著滬渝蓉高鐵武宜段最長轉體橋成功轉體,至此武宜段全線轉體橋施工完成,徹底打通了架梁“咽喉要道”,為線路如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滬渝蓉高鐵是我國沿江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由中鐵十二局承建的武宜段漢口至漢川東線路正線長44.535公里,利用既有漢宜線19.887公里,新建正線長度24.649公里,橋梁占比高達94.1%,包括多處轉體橋、斜拉橋等特殊結構物。長青下行聯絡線跨漢宜高鐵特大橋轉體結構呈“T”字形,長160米,寬7.1米,總重量超7000噸,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
此次轉體跨越的漢宜鐵路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經過,由于線路與漢宜鐵路交叉角度較小,轉體橋橋墩距離其最近距離只有7米,為Ⅱ級封鎖施工,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守住了安全就是守住了“生命線”。施工中項目團隊對所有“隱患點”制定了“一點一策”方案,細化至每道工序施工機械的使用類型、大機站位情況、使用狀態,并采用圖表化的方式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作業人員熟記于心、實踐于行;在施工現場安裝高清攝像頭,對連續梁、轉體橋等施工重點區域實行全天候實時監控,并在設置防護標識牌的基礎上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巡查制度,進一步規范作業人員行為;對大型機械采用“一人一機”專職防護,加強既有線施工教育培訓,真正做到一事不出。
為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務,建設者還邀請橋梁專家進行多次論證,研究優化各項工序,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并預先對轉體橋進行了試轉體,為正式轉體提供了精確參數;轉體過程中通過速度傳感器、自動全站儀等先進設備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監控速度、角度等關鍵轉體參數,最終實現精準對接。
如何讓近萬噸的巨無霸順利“轉身”?轉體系統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個轉體系統由下轉盤、球鉸、上轉盤、牽引系統組成,牽引轉盤像“兩只碗疊在一起”,在千斤頂的牽引下鋼絞線帶動轉體系統像“石磨”般發生轉動。為消除施工誤差產生的橋梁兩端不平衡,轉體前技術人員對轉體橋整體進行了稱重試驗,根據計算結果進行配重,使得轉體支點兩端達到相對平衡狀態;通過打磨滑道,在球鉸下方安裝應力檢測儀器,防止轉體過程中出現卡頓、撐腳壓死的情況,保證轉體平穩順利。
作為制約全線架梁施工的關鍵堵點,該轉體橋的建設就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攻堅戰”。為有效縮短工期,項目團隊科學劃分施工任務,將工期細化到小時,進一步量化責任、明確目標,并全面推行期效激勵制度,對如期完成施工任務的團隊進行重獎,充分調動作業人員積極性;在武漢高溫期間施工現場搭設流射型風機進行通風,購置大量冰塊開展物理降溫,為作業人員提供優良的施工環境,施工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現場負責人李文輝說道:“為滿足工期要求,我們持續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配齊配全人、材、機、模具等要素,僅用150天便完成了20個懸臂現澆段施工任務,為后續施工贏得了近1個月的寶貴時間?!?/p>
滬渝蓉高鐵武宜段建成通車后對加快構建沿江高速鐵路通道、優化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網,加快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撐湖北省“一主兩副、三群聯動”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